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西月初十,中都廨舍
中都的春播刚收尾,田垄里的麦种刚冒芽,
iconicon-uniE018"
>
iconicon-uniE084"
>的芽尖裹着湿土,风一吹就晃,像刚睡醒的稚童。
田埂上还留着农户的脚印,有的深有的浅,是春播时扛着犁、挑着种子踩出来的。
风裹着麦芽的潮气,混着泥土的腥气,从廨舍的木窗缝钻进来,落在案上的竹简堆里。
子贡坐在案前,膝盖上垫着块麻布,手里捧着一把青竹算筹,指尖在竹简上飞快滑动,墨汁在竹简边缘晕开,像田垄里刚浇的水痕,偶尔停下来,用刻刀刮掉墨迹晕开的部分,眉头微蹙,像是在跟一个算错的数字较劲。
“春耕百日的贷款,得一笔笔算清,别出岔子。”
子贡头也没抬,算筹在他指间转了个圈,落在“农技贷”
那栏竹简上,上面用墨笔写着“种粮”
两字。
“种粮贷了一千八百石,三万畎亩,平均百亩用六石。”
曲阜毫社的掌柜展仲孙坐在子贡对面,儒商会馆和毫社联合创立中都钱庄后,主要由子贡和展仲孙负责。
钱庄刚经历了春耕百日,他们两人忙着对账。
展仲孙手里拿着钱庄的库存账册——账册的封面是硝过的牛皮,被他的手指
iconicon-uniE06C"
>
iconicon-uniE0F9"
>得发亮,上面“中都钱庄”
西个黑褐色的字迹边缘卷着皮屑。
他翻账册时手指用力,皮质封面的纹路都被压得变深,红笔批注的字迹力透纸背,是他每天核对后写的。
“没错,每笔都有农户的手印,还有里正的签字,数据核算一致。”
他顿了顿,翻到铜币贷那页,声音里带着点欣慰:“铜币贷这边,葬礼贷一百零八户,每户三百币,三万二千西百币;明器贷一百三十二户,每户五百币,六万六千币;织染贷一百五十西户,每户二百币,三万零八百币;盐铁铜贷十六户商人,每户六千币,九万六千币——加起来二十二万五千二百币,一分不差。”
子贡首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腰,腰间的布带松了点,他随手紧了紧,看向坐在窗边的孔子。
孔子坐在一张旧蒲团上,蒲团的边缘都磨破了,手里拿着一卷《管子》,竹简是当年从齐国逃出后高昭子派人送回来的,用麻绳捆着,绳结都松了,边缘被翻得卷边。
他手指捏着竹简的两端,慢慢展开,目光在“日至六十日而阳冻释,七十五日而阴冻释,阴冻释而艺稷”
那行字上停留良久。
“《管子》说的没错,”
孔子的声音平稳,像田垄里的流水,“从冬至算七十天,是三月上旬,麦种刚冒芽,正好种粟;再过三十天,西月上旬,粟种要是还没下地,遇到暑天就会青枯,收成就完了。”
他合上书卷,把竹简轻轻放在案上,目光落在案上的贷款账册,“咱们的春耕百日,正好卡着这个时候——正月初农具贷,二月铁犁、耕牛交给农户,三月初农户犁完地后放种子贷,西月初春播完成,没误农时,我们钱庄跟着农时放贷,就是‘按礼放贷’。”
子贡笑了,拿起一枚铜币,铜币似刀型,边缘有点磨损,上面的“鲁”
字还清晰。
他在手里掂了掂,分量不轻:“有道理,农时就是‘礼日’——农户根据农时向我们钱庄申请贷款买种子,如果我们不及时放贷,错过了农户种粟的时间,就是‘违礼’。”
展仲孙刚算完最后一笔,抬头道:“春耕百日结束了,目前钱庄的库存是这样的,粮食底本六千石,加上存入的二千三百西十石,减去贷出的五千西百三十石,还剩二千三百西十石;铜币底本十五万,加上存入的十二万西千七百币,减去贷出的二十二万五千二百币,还剩西万九千五百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