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八月三十,晦夜。
曲阜的夜黑得像墨,孟氏陶俑工坊的灯还亮着。
胥无咎坐在案前,手里攥着一枚铜符——那是“百工共股池”
的副使符,铜面刻着殷雀纹,边缘己磨得发亮。
他今年二十五岁,两年前还是孟氏工坊的普通陶工,因礼工考核第一,成了儒商会馆的礼秩副使;又因是孔学私塾毕业,成了孟懿子的“师兄”
,如今管着整个陶俑工坊——
在外人眼里,他是孔学的好学生,是孟氏的得力人,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袖中藏着另一重身份。
“叩叩叩。”
轻响从窗棂传来,胥无咎猛地抬头,吹灭了灯。
月光从窗缝里挤进来,照见他苍白的脸。
他走到窗边,压低声音:“谁?”
“伍府的人。”
窗外的人递进来一卷绢帛,裹着块吴地的桑皮纸。
胥无咎接过,指尖触到绢帛的瞬间,心脏狂跳——这是族叔伍子胥的笔迹,他等这封信,等了三年。
借着月光,他展开绢帛,墨字刺得人眼疼:“吾己事公子光,隐于吴廷。
鲁乃齐晋吴楚夹缝,季平子专权,公室弱,三桓隙——可借棺价之争,搅乱鲁局,引外兵入境。
吴可乘乱取鲁之汶泗粮,断齐晋援鲁之道,为日后伐楚奠基。
汝为孟氏心腹,当寻机行事,勿泄身份。”
绢帛上的“搅乱鲁局”
西字,像条毒蛇,缠得胥无咎喘不过气。
他想起去年冬天,给城西老妇送共股钱时,老妇握着他的手,哭着说“能给老伴买口松木棺了”
;想起孟懿子信任的眼神,说“师兄,陶俑的尺寸不能偷减,要对得起‘仁’字”
;想起孔丘在杏坛上讲“共生”
,说“工匠是鲁国的根,不能断”
。
可没人知道,自小生活在吴地读书、识字、学做陶的他,是楚国伍家的旁支,西年前父亲临终时对他说,伍家被楚平王灭门,伍子胥逃去吴国,是伍氏唯一的希望——他要帮族叔复仇,帮吴国壮大,这是他的本分。
他把绢帛塞进陶俑坯里,陶土裹住墨迹时,像把罪证藏进了器物的骨血。
工坊外传来巡夜工匠的脚步声,胥无咎深吸一口气,重新点亮灯,拿起案上的陶刀——他要把陶俑的“仁”
字纹刻得更深些,深到能盖住心里的慌。
月光照在陶俑坯上,那未完成的“仁”
字,像个没写完的答案。
胥无咎知道,从他接过这封密信开始,他就成了吴国搅动鲁国棋局里的一颗暗子,一边是孔学的“仁”
,一边是伍氏的“仇”
;一边是鲁国的冻土,一边是吴国的刀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