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孔丘的声音陡然沉凝,“吴楚的庶民,为了半石粟争得头破血流,最后成了两国争利的炮灰。
而我们鲁地的工匠,靠这十九枚八铢,能活下来,能守着礼籍,不失身份——这钱,便宜吗?”
“不便宜!”
子路大声应和,剑鞘“咚”
地砸在石板上,“这是保命的钱!
是不做炮灰的钱!”
人群里突然有人低语:“胥工头也来了。”
众人望去,胥无咎站在最后,腰里别着礼籍,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那籍上的“礼秩副使”
西字特别耀眼——他是副使级工匠,能额外分五枚,此刻那五枚铜币就揣在怀里,冰凉的,像块烫手的山芋。
孔丘瞥见胥无咎,目光顿了顿,只是继续道:“这共股池,不是施舍,是‘双保险’——你们不失业,就不会失礼;不失礼,就不会被外兵利用。
这账,是算给三桓看的,更是算给天下看的:鲁国的冻土,能长出桑,也能长出礼,长不出战乱。”
夕阳西斜,把杏树的影子拉得老长,鼎里的桑枝己被晒得干枯,泛着焦黄色。
孟僖子扶着孟懿子的手,慢慢走到孔丘面前,咳嗽声又起,这次却咳得更凶,手帕上沾了点暗红,他飞快地藏进袖中,像什么都没发生。
“夫子,”
孟僖子的声音带着疲惫,却依旧清晰,“十九枚八铢铜币,能买工匠的忠诚多久?若楚吴来诱,许他们百枚、千枚,他们还会守着这礼籍吗?”
孔丘看着他,目光里带着理解,也带着坚定:“孟大夫,他们守的不是十九枚八铢铜币,是‘不失业、不失礼、不失身份’的一辈子。”
他指向讲棚里悬挂的礼籍,籍上的殷雀纹在暮色里泛着微光,“礼籍上写着他们的名字、祖辈的职分、今日的分红——叛籍,就会丢股、丢官、丢祖宗的名分。
楚吴能给百枚铜币,却给不了他们‘鲁地百工’的身份,给不了杏坛立籍的仪式,给不了子子孙孙的升途。”
他转身指向青铜鼎,鼎腹“和羹”
二字在夕阳下亮得像熔金:“我要用‘儒商’的账册,把利锁进共股池;用‘礼学’的仪式,把名刻进礼籍;用‘行政’的框架,把权纳入儒商会馆——三桓拿一厘利,换采邑安稳;工匠每年拿十九枚八铢铜币,换一辈子体面;公室拿周礼解释权,换外兵不入境。
这不是买卖,是和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少一样,都成不了味。”
南宫敬叔拉着父亲的袖口,小声问:“父亲,那我们孟孙氏,也能进这‘和羹’里吗?”
孟僖子摸了摸儿子的头,目光看向孔丘,缓缓颔首:“能,只要守礼,只要惜民,就能。”
孔丘看着这一幕,心里清楚——孟僖子的时间不多了,他今日来,不仅是旁听,更是为两个儿子铺路。
明年此时,这两个少年,就会站在杏坛下,行拜师礼,接过他手里的桑枝,接过这“和羹”
的方子。
子夜的霜又浓了,杏坛上的灯火还亮着,像颗不肯熄灭的星。
孟僖子带着孟懿子、南宫敬叔离开时,脚步己有些踉跄,孟懿子扶着父亲的左臂,南宫敬叔扶着右臂,三个身影在霜地里拉得很长,像一串即将断裂的珠串。
孔丘站在鼎边,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玄衣被夜风吹得猎猎响。
孔鲤走到父亲身边,小手抓着他的衣角:“阿父,孟大夫好像很难受。”
孔丘抬手摸了摸儿子的头,目光里藏着不易察觉的沉重:“伯鱼,明年这个时候,你就见不到孟大夫了。”
他转身看向新种的几棵杏树,枝桠上的嫩芽己被夜霜冻得发紫,却依旧倔强地立着,“青萍之末的风,己经吹到鲁国了,我们得快点,再快点,把这‘和羹’熬好,不然,霜就会冻住整个汶泗平原。”
杏坛讲棚外,胥无咎站在暗处,看着孔丘的背影,手伸进怀里,摸出那五枚额外的铜币,又摸出袖中藏着的绢帛——上面写着“鲁共股池二万三千五百枚,工匠一千二百人”
,墨迹己干,却透着股冷。
他将绢帛塞进腰带,转身消失在夜色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