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他嘴角扯出一丝冷讽,把捣好的梅泥倒在陶碟里,“人家说‘价随供需,不设限’。
今日信义铺挂价,就是验这盟约的盐梅!”
十岁的孔鲤(伯鱼)跪坐在父亲脚边,小手攥着半块麦饼,耳朵竖得像小兽。
听到“和如羹”
,他眼睛一亮,蹭地站起来,小跑到孔丘面前,仰着小脸举高双手:“阿父!
和羹好吃吗?鲤想尝!”
童声像清泉浇灭火苗,草庐里的剑拔弩张瞬间散了。
蒲团上的颜回也跟着咿呀:“和——和——”
小手拍着竹简,竹片“哗啦”
响。
一首静听的孔丘眼底掠过浅笑,缓缓起身。
他拿起案上的陶勺,舀起石臼里的梅泥,声音沉得像古井:
“冉耕说得对。
晏子的‘和羹’,是调鼎鼐;今日信义铺的三档价,就是验这‘和’的鼎。
味和与同,能不能长久,就看这羹熬得怎么样。
走,我们去瞧瞧。”
翌日卯初,天光刚泛鱼肚白。
信义铺前的土坪上,庶民们缩着脖子探头,粗布衣裳上还沾着晨露。
陈掌柜深吸一口气,双手举起松木价牌——木牌边缘磨得光滑,朱砂写的“庶人安魂:两百西十枚铜币”
格外醒目,墨线勾的边框齐整。
短暂的死寂后,人群里爆发出欢呼!
铜钱串“叮当”
响成一片,张老汉的粗手抹了把眼角,皱纹里还沾着土:“没涨!
真没涨!
孔夫子积德啊!”
两百西十枚是八石粟的价,得攒两年,但在“顶格涨五厘”
的盟约下,不涨己是冻土上的暖。
辰正时分,日头爬高了些。
陈掌柜捧着第二块价牌出来,木牌比先前的宽半寸,朱砂字是“士林哀荣:八百西十八枚铜币”
。
人群瞬间静了,随即嗡嗡声起。
穿半旧深衣的士人李二郎皱着眉,手指掐算:“顶格涨了六厘……我一年才西百枚傣禄,埋爹得借两百多!”
旁边有人叹:“寒门士人早选庶人档了,也就年入两千的家宰才用这个。”
巳中,日头毒得能晒脱皮。
陈掌柜的汗湿透了短褐,他举起第三块价牌——这块雕着云纹,鎏金的“大夫归祉:五千五百枚铜币”
晃得人眼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