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保哥,派出所将人已经发出来了。
受伤的几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政府没有忽悠我们。”
“知道了!”
董天保微微颔首。
政府的应对措施让董天保颇为意外。
他原本以为今天这个事情会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没想到,政府表现得十分宽容。
坐在董天保对面的是一个女记者,她豁然起身,皱眉道,“董老板,今天这个事情,我们无法按照原来的计划出稿了。
你们县政府部门面对危机公关表现得很成熟。
如果我们按照原来的稿件写的话,编......
唐烨的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科技系统,但正如他所料,这场深层次的变革也触动了不少既得利益者的神经。
尤其是《科研成果分类评价办法》实施后,一些长期依赖论文数量、项目经费规模获取职称晋升与资源分配的科研单位开始出现反弹。
最先跳出来反对的是中科院下属某研究所的一位资深院士??陈启明。
他在一次学术论坛上公开批评:“这种分类评价看似公平,实则削弱了基础研究的权威性,让真正沉下心来做学问的人反而吃亏。”
这番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发酵,支持者认为“学术本就该以国际影响力和论文质量说话”
,而反对者则指出“过去几十年中国科研之所以能追赶世界水平,靠的就是高强度、高密度的产出”
。
面对舆论压力,林婉清第一时间向唐烨汇报情况,并建议召开专家座谈会进行政策解释与沟通。
唐烨却摇了摇头:“我们不能总是被动回应,而是要主动出击。”
于是,在一次国务院主持的科技创新座谈会上,唐烨当着数十位顶尖科学家、高校校长与企业代表的面,亲自阐述了这项改革的初衷与目标。
“过去我们强调‘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这是特定历史阶段的需要。”
他语气沉稳,“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再用粗放式的方式去衡量科研的价值。”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基础研究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唯一的赛道。
应用型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技术转化推动产业升级,这些同样是国家所需、人民所盼。”
会场上一片沉默。
片刻后,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教授缓缓开口:“唐部长说得没错。
我做了一辈子理论物理研究,但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我们的许多论文只是在实验室里打转,真正落地的太少。”
这位老教授的话仿佛打开了一扇窗,几位来自企业的代表纷纷发言,讲述他们在技术研发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以及与高校合作时的种种障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