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
当人们输入“傅氏基金会”
时,弹出的网络图谱令人窒息??从教育局到三甲医院,从妇联分支到司法鉴定中心,一条条红线交织成一张巨大的控制网,而傅承坤的名字位于核心节点。
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受害者竟是彼此不认识的亲属。
例如,某位退休女教授的女儿因反抗包办婚姻被送医治疗,而这位教授本人二十年前也曾因“不服从组织安排”
接受过“心理矫正”
。
两人的档案编号相差仅十二位,时间跨度却长达二十三年。
社交媒体彻底沸腾。
#静默工程曝光#、#谁在决定我们是不是疯子#、#我不是病了我是觉醒了#等话题霸榜热搜。
无数女性开始自发整理家族史中的“异常事件”
:姑妈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的那一年、表姐莫名退学嫁人的那个夏天、母亲反复住院却查不出病因的漫长岁月……
一名网友发文写道:
>“我妈妈今年六十八岁,过去四十年都说自己‘天生忧郁体质’。
昨天她看完数据库里的案例,突然哭了。
她说她记得1985年单位让她去进修,但她提出想报考研究生,领导找她谈话后第三天,就被送去精神病院住了三个月。
出院后,她再也不敢提读书的事。
今天她对我说:‘原来我不是性格不好,是有人怕我变聪明。
’”
与此同时,反击再度升级。
国家卫健委某专家公开撰文称:“当前存在利用心理学概念进行政治化解读的现象,某些组织借‘精神暴力’之名煽动对立,实则挑战医疗专业权威。”
教育部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强对师生使用境外服务器数据平台的监管。
更有匿名举报信直指沈安然涉嫌“非法获取公民隐私信息”
,公安机关已启动初步调查程序。
压力如山压来。
林晚舟深夜打来电话,声音疲惫:“有两个志愿者家属收到恐吓信,内容精准提到她们孩子曾在数据库登记的信息。
我们必须考虑暂停更新。”
沈安然沉默片刻,问:“她们愿意继续吗?”
“愿意。”
林晚舟哽咽,“其中一个母亲说,‘就算明天我家房子被烧了,我也不会删掉女儿的名字。
她终于被人知道了,她不是白活一场。
’”
沈安然闭上眼,泪水滑落。
“那就继续。”
她轻声说,“但我们必须做一件事??建立‘见证人保护计划’。
所有登记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知晓风险;同时联合国际人权律师团,为可能面临迫害者提供紧急庇护通道。”
挂断电话后,她打开邮箱,发现一封来自北京大学校友会的邮件。
发件人是当年清漪的室友陈露,现已移居加拿大多年。
邮件附件是一段音频,录制于1998年秋天。
点开播放,清漪的声音穿透十五年时光传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