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他们在拖。”
林远咬牙,“想让我们耗尽力气,自动放弃。”
江一锋却笑了。
他打开电脑,调出最新剪辑片段:那是许念母亲康复出院那天拍下的视频。
女人站在医院门口,手里攥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她亲笔的一句话:“谢谢你,女儿,是你救了妈妈。”
他把这段放在《光comingthroughthecracks》的开场,紧接着切入全国各地孩子们寄来的画作??不再是恐惧与黑暗,而是希望与色彩。
一个孩子画了自己站在讲台上发言,全班鼓掌;另一个画了一扇打开的柜门,外面阳光灿烂;还有一个聋哑女孩用手语比划:“我说不出声,但我可以用眼睛告诉世界真相。”
“我们不靠热度活着。”
江一锋在团队会上说,“我们靠的是信任。
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说出来,我们就必须接住。”
为了应对封锁,团队启动“蜂巢计划”
??将完整节目拆解成若干五分钟内的微型单元,通过不同渠道分散传播。
有的藏在音乐文件元数据里,有的嵌入电子书页脚注,甚至有一段被编码成摩斯电码,发布在某高校天文社的星象观测日志中。
更有意思的是,一群大学生开发出一款名为“听风者”
的APP插件,能自动识别特定频率的背景噪音,还原隐藏音频。
他们宣称这是“为听障人群设计的声音增强工具”
,实则成为地下传播的新载体。
这一切悄然发生的同时,江一锋收到了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个加密压缩包。
解密后,竟是某省教育厅内部会议纪要扫描件,日期为三年前。
文件明确提到:“对于敏感舆情事件,宜采取‘冷处理+责任下沉’策略,避免上级担责。
具体操作可由基层单位自行把握尺度。”
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许多未解之谜。
为什么某些案件永远停留在“调查中”
?为什么举报人总会遭遇职业打压?为什么加害者往往只是“调岗”
而非追责?原来这一切都不是疏忽,而是设计好的程序性掩盖。
江一锋决定在第五集中使用这份文件,但不做任何评论。
他只是将其投影在一面斑驳的墙上,镜头缓缓推进,直到每个字都清晰可见。
旁白是他自己的声音,平静如常:“这不是阴谋论。
这是规则本身。”
拍摄过程中,景恬带来了一个意外消息:那位曾在精神病院揭露真相的护士,已被家属强行带回老家,据传正接受“精神评估”
。
她最后一次对外联系是发给景恬的一条短信:“我没有疯。
我只是说了实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