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你还读过兵书?”
杨士科的表情看起来十分意外的样子。
韩复道:“杨大人明鉴,在下不单读兵书,经史子集也读了一些,只是在下资质愚鲁,读得不太明白。”
杨士科点了点头,没接韩复这个话。
不过看韩复的眼神,比刚才柔和了一点。
“韩千总虽是武人,但却知仰慕圣人教化,将来必是一员儒将。”
张维桢笑道:“老夫本经是《春秋》,韩千总若是读《春秋》之时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夫可以试为韩千总讲说。”
一听这话,韩复立刻作势就要拜师,张维桢连忙把他拦住,只说大家平辈论交,于学问之事互相交流即可,拜师实在是不敢当。
这么一番寒暄之后,大家才分宾主入席。
杨士科一开始表情还有些犹豫,似乎是不太愿意和韩复这种武夫,以及王宗周这种市井之人同席。
但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在主位坐了。
席间几乎也不说话,全是张维桢在说。
韩复有意观察,发现杨士科除了有一种文人的傲气酸气之外,还有点社恐。
想想也是,杨士科看着也就二十出头,放在自己原本的那个时代,估计刚刚大学毕业,刚刚进入社会,属于是棱角最多,性格最为尖锐的时候。
而且张维桢只说杨士科是受到大顺官府征辟,从而出仕的,但杨士科本人对于当大顺的官,多半是消极态度多于积极态度。
再加上他虽然名义上是襄京县的父母官,但这城里的头头脑脑,大概也没有一个拿他当回事的。
防御使李之纲、府尹牛?都是属于文官系统的,也是他的直属上司,杨士科大概对这两人的观感要稍好一点,但是杨彦昌和路应标都是做贼出身,如今却也成了可以骑在自己头上拉屎的婆婆,杨士科心中自然是苦闷无比。
这可能进一步造成了杨士科现在这种,看似高冷,实则拧巴,还带着点偏激、偏见的略显扭曲的性格。
什么都懂一点,但也只懂一点,常常感慨知识都学杂了的韩科长,也是用他那半吊子心理学知识,给杨大人弄了个性格侧写。
酒喝了一轮之后,张维桢放下酒杯说道:“韩千总有心投效官府,自然是忠义可嘉。
只是我大顺官制与前明大不相同,没有文官领兵的先例。
如今这襄京城中,领兵的有北营的杨大人,南营的路大人。”
韩复注意到,张维桢提到南营路应标的时候,杨士科脸颊抽动了两下。
张维桢继续说道:“我们杨大人虽然为全县之父母,但若是冒然接纳韩千总部属的话,唯恐北营南营两位大人误会,在上峰那里,也似有蓄养私兵之嫌,不知道韩千总有何计较?”
明朝的时候是以文驭武,武将是没有单独带兵打仗的,必须仰仗文官指挥。
而大顺是农民军起家,当然不会有这种规矩。
农民军将领本来干的就是杀官造反的活儿,现在虽然大家是一伙儿的,但要指望大顺军中的武将听你一个小小县令的指挥,那也算是你想瞎了心。
招募乡勇、乡兵,招抚乱军、叛军这种事情,放在明朝官府那边,属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大顺官府,尤其是对于杨士科来说,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
而且,还有得罪杨彦昌、路应标的风险。
这个顾虑,韩复也是早就想到了,当下不慌不忙的说道:“在下虽到襄京城时日不长,但也听闻如今襄京城内城外,有唤作拜香教的歹人,买卖人口,劫掠百姓,乱得厉害。
在下愚见,杨大人既为襄京县父母大人,保境安民,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