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每一个词句的转换,都在无形中将原作的市井气息拔高、拉远,塞进了旧文言的窠臼里。
这样的译文不可谓不生动,但莱昂纳尔心中却升起一股强烈的遗憾和不满足。
他知道,这样一篇用典雅文言写就的小说,最多只能在开明士大夫以及接受了旧式教育的塾生的小圈子里流传,终究是隔靴搔痒。
真正的变革力量,蕴藏在那些读不懂“之乎者也”
,却能在白话故事中照见自身悲欢的普通人当中。
他放下译稿,沉思良久,然后提起笔,决定给严复写一封回信。
【尊敬的严复先生:
很高兴收到您的来信,得知您与萨镇冰先生一切安好,并在格林威治学业精进,深感欣慰。
随信附上的译稿,使用的是中国知识阶层通行的高雅文体,如同拉丁文之于欧洲,想必是期望它能被学者文士接纳与重视。
对此,我深表理解与尊重。
然而,请原谅我或许源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一点浅见。
我创作《老卫兵》之初衷,并非仅为博取文人雅士一笑,更在于描绘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以期引发更广泛的共鸣。
在法兰西,小说的生命力源于它逐渐走出沙龙,市民都可以阅读、谈论。
据我所知,在中国,除了这种高雅的文体,还有一种更接近市井百姓口语的语言,才是小说的主流。
随信寄回您的译稿,请查收。
再次感谢您的厚谊与努力。
您诚挚的,莱昂纳尔?索雷尔】
莱昂纳尔没有直接批评严复的文言译文,而是通过表达对小说受众和功能的思考,委婉地提出了“白话翻译”
的可能性。
莱昂纳尔也没有在信中提及自己有没有将译稿给陈季同观看;这些意见严复能看懂多少,是不是会采纳,那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
至于说“朗拿度?梭勒”
这个译名,莱昂纳尔也没有进行纠正,他觉得这个译名在未来,会是个不错的文化变迁的印迹。
莱昂纳尔又将信交给了艾丽丝,然后收拾一番就出门。
今天是1880年的1月3日,昨晚《合唱团》已经演到第四场,火爆程度丝毫未减,甚至有外地的观众慕名而来,花上5倍的价钱购买黄牛票,就为了一睹《合唱团》的风采。
这出戏剧仿佛一台不知疲倦的印钞机,给莱昂纳尔与法兰西喜剧院都带来巨大的收益。
仅仅4场,莱昂纳尔的票房分红就超过了2000法郎。
如果像埃米尔?佩兰给自己的信中所说,《合唱团》成为喜剧院的常驻剧目,而且要去外地巡演,票房分红高达6%,那带给他的年收入很可能超过3万法郎。
此外莱昂纳尔现在还有连载,转载等收入,稿费的币种不仅有法郎,还有英镑、卢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