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屏幕上跳出提示:“检测到煽动性内容,建议立即封锁。”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终于按下删除键,不是删掉孩子们的声音,而是删掉了整个封锁指令。
他摘下耳机,轻声自语:“我也想做个守灯的人。”
而在南极冰层之上,一场罕见的日晕现象悄然出现。
光环中央,浮现出一段由极光编织的文字:
>**“忆核已散,桥已落地,人类自主意识复苏进程不可逆。”
**
这句话并非来自地球任何已知语言系统,而是由自然磁场与残存忆核能量共同生成的信息。
科学家们无法解释其原理,只能记录下来。
但他们发现,自从这道极光出现后,所有曾受《挽歌协议》影响的精神稳定剂开始失效。
人们不再追求“无痛生活”
,反而主动寻求心理咨询,要求面对创伤、讲述过往。
一家位于北欧的心理疗愈中心迎来前所未有的访客潮。
不同于以往患者只想快速摆脱痛苦,如今他们提出的要求却是:“请让我完整地说完那段经历,哪怕会哭。”
中心主任是一位年迈的心理学家,名叫艾琳娜。
她在日记中写道:
>“过去三十年,我们教会人类如何忘记悲伤。
现在,我们必须重新学习,如何陪伴他们承受悲伤。
这不是退步,而是进化。”
她将这本日记上传至“记忆之井”
数据库,并附上一句留言:
>“周念,谢谢你教会我们,疗愈不是抹去伤口,而是学会与伤共存。”
同一时间,火星命名碑再次震动。
这一次,不仅名字流转,碑体表面竟浮现出无数细小的裂缝,从中渗出淡蓝色液体,宛如泪水。
这些液体并未蒸发,而是顺着碑身流下,渗入红色土壤。
几天后,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在碑基周围,竟然生长出一种从未见过的植物??叶片呈心形,夜间会发出微弱荧光,花蕊形状酷似人耳。
更诡异的是,每当有人靠近倾听,花朵便会轻微摆动,释放出一段极低频声波。
经解码后,竟是不同年代、不同语言的告白:
>“我爱你,虽然你再也听不见。”
>“对不起,当年我没有站出来。”
>“谢谢你,曾经为我说过一句话。”
这些声音没有攻击性,也没有控诉意味,只是纯粹的存在证明。
它们不属于某个个体,而是集体潜意识的回响,是亿万次沉默之后终于溢出的情感洪流。
陈默的名字依旧挂在金星采矿站的日志顶端。
那天清晨,一名新来的工程师第一次看到那句“我也想回家了”
,忍不住问前辈:“这个人是谁?为什么所有人都记得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