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张婶子的“老娘舅”
地位无可撼动。
村里的鸡毛蒜皮、邻里纠纷,几乎都在她那张利嘴和圆融的手腕下化解于无形。
她的存在,让山坳村在缺乏强力法治的情况下,维系着一种基于人情和公理的和谐。
王老蔫的权力则体现在那本越来越厚的“户籍册”
和日益完善的“村规”
上。
他不仅管理着土地登记、房屋分配,还建立了基本的户籍制度。
每一户的人口、姓名、年龄、特长、从何处来,都被他一丝不苟地记录在册。
这不仅便于管理,也在无形中增强了村民的身份认同——“我是南宝山山坳村第XX户的XXX”
。
赵铁头的变化最大。
他手下的巡逻队,从最初的七八个拿着棍棒的青壮,扩充到了整整二十三人!
而且装备今非昔比。
除了原有的钢筋长矛、柴刀,队伍里赫然出现了五支钢铁厂制造的土制散弹枪(俗称“喷子”
)和几把比较像样的砍刀、匕首。
这些武器的来源,在堡垒的默许下,是村委组织狩猎队和采集队,用山坳村富余的农产品(主要是腌制好的蔬菜、风干的野味、优质的皮毛)以及从废墟中搜寻到的少量有价值的工业品(如轴承、铜线),通过像老周这样“两头跑”
的小贩,在末日集市换来的。
代价不菲,但为了村子的安全,值得。
赵铁头本人更是有了一支保养得不错的双管猎枪,这让他腰杆挺得更首,眼神也多了几分沉稳的煞气。
巡逻队不仅负责村子内部的治安(小偷小摸、酗酒闹事),更肩负起了外围警戒和防御的重任。
山坳村最令人震撼的成就,莫过于那道环绕整个村落的原木城墙!
这个浩大的工程,是李德全提出,村委全力推动,全体村民和监狱堡垒共同参与的壮举。
堡垒对此给予了关键的支持——提供了几把更锋利的大锯和斧头。
李德全亲自带队,挑选身强力壮的汉子组成伐木队,深入附近山林。
粗壮的松木、杉木被放倒,削去枝桠,剥去树皮。
妇女和半大孩子们则负责将稍细的木材和枝条拖运回村。
整个山坳,回荡着伐木的号子声、锯木的嘶鸣和沉重的拖拽声。
城墙的设计简单而实用。
深挖地基,将碗口粗甚至更粗的原木紧密排列,深深插入地下,外侧削尖。
原木之间用坚韧的绳索和削制的木楔紧紧捆扎固定。
每隔一段距离,还设置了突出的木制角楼,作为瞭望和射击平台。
城墙高度超过三米,虽然粗糙,但足以抵挡小规模的丧尸群和一般的野兽侵袭,更对心怀不轨者形成了强大的心理威慑。
建造的过程充满了汗水,甚至鲜血(搬运重木时难免受伤)。
但没有人抱怨。
所有人都明白,这道墙意味着什么——安全!
家园!
它不再仅仅是堡垒的附庸,而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依托的屏障!
当最后一段木墙合拢,巨大的原木寨门(同样由李德全设计,沉重而坚固)被吊装到位时,整个山坳村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
孩子们在崭新的城墙下奔跑,老人们抚摸着粗糙的木纹,眼中含着泪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