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良贵人忙起身行礼。
“是皇上教得好,奴婢不敢居功。”
“行了,都是自家人,不用这么多礼。
胤禩,朕听你前日在上书房说,想像太祖那样驰骋沙场,为国尽力?”
胤禩道:“儿臣确有此念,只是谙达说儿臣骑射不精,还要多加练习,儿臣以后定当努力。”
康熙看着他似乎因羞赧而微垂的小脸,呵呵一笑:“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是我八旗子弟的风范,那你长大了,是想当个将军吗?”
话问得很随意,康熙也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期望一个七岁孩子能说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志向来,但胤禩却心中一凛。
因为他想起了自己伯父福全的事情。
裕亲王福全年幼时,当时顺治皇帝问其志向,他答道:愿为贤王。
在康熙登基之后,他也确实一心尽忠,绝无二意,因此博得了康熙的信任和尊敬。
胤禩明白此刻便是一个好机会,回答好了,说不定可以让他摆脱前世的旧路。
于是他假意思索片刻,郑重道:“愿做贤王,辅佐明君,为天下百姓谋福。”
果然,康熙因他的回答而愣了一下,随即眯起眼睛,目光锐利。
“这话是谁教你说的?”
方才融洽的氛围一扫而空。
卫氏被吓得魂不附体,抓着锦帕的手微微发抖,望着儿子,眼露担忧。
胤禩却不慌不忙,拱手肃容。
“回皇阿玛,儿臣记得顾师傅曾与我们说过皇玛法询问皇伯父的这段典故,说皇阿玛与皇伯父,是君臣相得,千古难觅,儿臣便牢牢记在心上,胤禩长大了,也想做一名像皇伯父那样的贤王!”
康熙看了他好一会,终于大笑起来,笑过之后,又温言道:“志气不小,但不要信口开河,而要付诸行动才好。”
语气柔和,没有半丝不悦。
胤禩低头受教,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被康熙听进去了,自己前世是绝对没有这一段的,既然他想改变以往的厄运,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因着明珠的事情,这几天康熙的心情都不太好,但现在听这笑声,多半是多云转晴了,梁九功在屋外松了口气,主子心情不爽,做奴才的自然也要战战兢兢,万分小心。
良贵人知道自己因容貌的缘故,很得康熙青睐,但是又因身份低微,康熙待她,便不如待其他妃子那样和颜悦色。
兴许康熙自己也很矛盾,一方面受到卫氏的吸引,一方面又对她有点鄙夷,像今天这样在这里逗留这么长时间,实在是很难得。
胤禩同样被康熙这几天的行为弄得有点糊涂,但他既然绝了皇位的念想,就不会患得患失,抱着平常心去面对康熙,却发现比原来好过许多。
康熙留在这里用膳,小小的院子顿时热闹起来,人来人往,上菜试菜。
古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
,所以饭桌上一片沉寂,只有杯箸之声。
用过晚膳,康熙又同胤禩说了会话,便让他回去。
胤禩知道康熙可能想在这里留宿,再看自己额娘并没什么大碍,一颗心落下,很快告辞出来。
原本想去看九弟和十弟的打算,被康熙这么一打岔给耽误了,看来只能明日再去了。
胤禩怅怅,看着天上明亮的圆月,心底有点茫然。
谁知道第二天就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康熙下旨,将良贵人卫氏册封为良嫔。
作者有话要说:历史上的八阿哥胤禩,跟他亲近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或者说因他有了不该有的期盼,连带着身边的人都一起落难。
他母亲良妃是清朝有史以来出身最低的嫔妃,出身辛者库,做着皇宫最低贱的工作,按理说这样的人,能见到皇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别说受宠,何况良妃的性格,并不是工于算计的,可见她必定有着出众的美貌,才能得到康熙的青睐。
但是良妃的身份,又注定不可能爬到多高,或者给儿子带来多大的利益,这在清朝讲究“子以母贵”
的制度下,是一个先天缺陷,所以后来胤禩娶了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无疑是在给自己加政治筹码。
当时的环境下,老九,老十,老十四都站在他一边,满朝文武有一半大臣被他拉了过去,连康熙的哥哥福全也很喜欢胤禩,这种情况下,康熙怎能不防?相比起来,老四胤禛就显得聪明很多。
总结起来:争是不争,不争是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