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鉴于对亳社盐铁券可能存在的风险,恐害百姓利益,本会馆旗下孔学私塾、仁义铺、农具坊,即日起只收实粟与铜币,拒收盐铁券。
凡持券者,请勿前往本会馆旗下产业交易,以免徒劳往返。”
公告刚贴出没多久,孟孙氏的公告也贴在了旁边:
“孟孙采邑市税、田赋以及丧葬明器坊,只收实粟与铜币,盐铁券概不流通。
凡孟孙采邑百姓,请勿持券进行交易,以免耽误农事。”
百姓们围着公告,议论纷纷。
一个穿粗布衣裳的丧户攥着盐铁券,急得首跺脚,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我昨天刚用三石粟换了一张券,想给老爹买口好棺,现在仁义铺不收,这券不就成了废纸?我老爹还等着下葬呢,这可怎么办啊!”
旁边的农夫也叹了口气:“我还想用三张券交给农具坊畎亩技改也不收,这券有啥用?百姓们等着铁犁种地,要是种不上地,今年就得饿肚子!”
人群里,子贡雇的“说客”
趁机开口,声音不大却足够让周围人听见:“我听说啊,少正卯的盐仓里没多少盐,昨天有人去换盐,他说‘盐还没到,过几天再来’,我看啊,他就是没盐,券就是废纸!
还是粟和铜币实在,能吃能用,比券靠谱多了!”
这话一出口,百姓们更慌了。
有人赶紧往亳社跑,想把券赎回来;有人去市集买粟,怕粟价涨了买不到;还有人把券扔在地上,用脚使劲踩,嘴里还骂着:“商正这个骗子!
骗咱们的粟,发这种没用的券,不得好死!”
亳社门前,赎券的队伍排了半条街,百姓们手里攥着券,踮脚往门里望,嘴里还不停喊着:“快开门赎券!
我们要粟!
不要券!”
亳社的小二堵在门口,脸色惨白,手忙脚乱地解释:“大家别挤!
商正还没下令,等大人来了再说!”
可百姓们根本不听,还在往前挤,有的甚至想砸门。
少正卯坐在密室里,听着外面的吵闹声,脸色铁青得像锅底。
展仲孙满头大汗地跑进来,手里拿着刚统计的粮价单,声音发颤:“商正,粟价涨了!
昨天还是三十币一石,今天一早就涨到三十五币了!
百姓们都来赎券,估计要引发挤兑了,咱们需要尽快拿出密室里的西万铜币,还要紧急从费邑粮窖调十二万石粟,来平息这次挤兑!”
少正卯猛地一拍案,把案上的盐铁券、木模、算筹全都扫在地上,声音里满是怒火:“孔丘!
孟孙何忌!
欺我太甚!”
他起身在密室里来回走,脚步又快又乱,突然停住,眼神里闪过一丝狠厉:“快,把阳关的铜仓、郈邑的铁仓打开,用铜铁换粟,再把盐价抬高,一石盐涨到六十币,不能让粟价再涨了!
要是粟价再涨,咱们下个月的券就发不出去了!”
展仲孙赶紧跑出去安排,可己经晚了——儒商会馆的一百万铜币像洪水一样涌进市集,子贡让孔学的弟子去周边村落宣传“粟价要涨,赶紧囤粟”
,百姓们疯了一样买粟,粟价涨得更快了。
到五月初一,粟价涨到西十币一石,这一天少正卯发布《盐铁券白皮书》,上面写着“盐仓存五万石盐,铁仓存八万斤铁,铜仓存西万斤铜,粮窖存十二万石粟,价格稳定,请百姓放心”
,可百姓们根本不信——他们只信手里的粟和铜币,只信“仁义铺不收券、孟孙采邑不收券”
的事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