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阳虎骑在战马上,高举兵符,声音穿透潮湿的河风,却透着一股虚张声势的干涩:“齐人犯境,吾等当为鲁国死战!”
回应他的,只有风过滩涂的呜咽声,以及河水拍岸的湿响。
士兵们沉默地站着,他们的装备虽未废弛,眼神却毫无光彩。
一个站在前排的老卒嘴唇不动,声音却清晰地传向身后:“三桓家主都没权力,这仗到底是为阳子大人的陪臣们打的,还是为鲁国打的?”
旁边一个年轻士兵按了按胸前还算齐整的甲片,低声嗤笑:“嘿,这身皮甲是孟孙氏发的,手里的戈是叔孙氏的工坊造的。
现在,倒要我们举着它们,去帮阳大人坐稳他‘陪臣’的位子?”
一阵压抑的骚动如同暗流在方阵中滚过。
阳虎勒住马,手心的兵符被攥得死紧,他看得懂这些眼神——这西万大军,这精良的武备,这稳固的防线,依然姓“三桓”
而不姓“阳”
。
他能暂时掌控这架战争机器,却始终无法让为三桓而建的防线,为他这个“执国命”
的陪臣,灌注拼死的决心。
齐军在对面列阵,主帅是田穰苴的侄子田乞,他拿着铜制望山(当时的望远镜),看了眼鲁军的阵形,冷笑一声:“阳虎率的三桓联防之兵,显然没士气,还想挡我?”
他回头对副将说,“别进攻,往后撤三里——让阳虎和三桓继续内斗。”
齐军真的撤了,退得干干净净,连营寨都没留。
阳虎站在阵前,愣了半天,突然大喊:“齐人惧我!
咱们胜了!”
他让人快马回曲阜报捷,说鲁军“大破齐师,收复失地”
,却绝口不提齐军是主动撤退的。
曲阜城里张灯结彩,阳虎带着“捷报”
去见定公,手里捧着缴获的“齐军旗帜”
——其实是他让人连夜做的。
“君上,齐人己退,臣收复郓、阳关,请君上把两邑封给臣,臣愿率军驻守,保鲁国东境无忧!”
定公刚要答应,孟懿子站出来反对:“阳子,郓、阳关本来就是公室的采邑,当归还公室,怎能封给家臣?”
叔孙州仇也附和:“是啊,阳子若需驻守,可派将士去,不必封邑。”
阳虎脸色沉了下来:“若不是臣率军退敌,二位大人现在还能站在这里说话?齐人虽退,随时可能再来,封邑于臣,臣才能安心缮甲治兵!”
他搬出晋国压人,“晋卿魏舒也说,当让有功之臣掌边邑,二位大人是想抗晋命?”
三桓没再说话,他们知道,阳虎有晋国撑腰,硬争只会吃亏。
可士兵们不干了——退齐军的功劳被阳虎独吞,还要把城邑据为己有,军营里的抱怨声越来越大,有的士兵甚至偷偷跑回了家。
孔子在儒商会馆听闻阳虎借御齐之名,行夺邑之实,将城垣营垒尽数纳入私囊,默然片刻,对环坐在傍边的子路和冉耕说:“外患虽退,内蠹方生。
阳虎这是借外兵之压,夺内政之器——三桓失权,士卒寒心,裂痕己种,只待时机。”
子路按剑而起,眉宇间尽是焦灼:“夫子,阳虎如此跋扈,三桓必不能忍。
我等可要暗中助三桓一臂之力?再容他坐大,鲁国根基必毁!”
孔子抬手虚按,目光沉静:“时机未至。
阳虎手握晋国书信,强兵据城,此时明助三桓,不啻引火焚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