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鲁昭公的悲剧,是春秋礼崩乐坏的缩影——当现实的“禄位”
己如汶水冰裂般不可挽回,这位流亡君主唯一能攥紧的,只剩“诸侯名分”
这柄虚无却重逾泰山的礼器。
前510年冬,他客死乾侯时,身上盖的仍是那件旧玄端,却没等来一场合礼的葬礼。
依《周礼?春官?大宗伯》,诸侯之丧需经“赴告、殓、殡、朝庙、谥、葬、虞祭、丧服、受吊、含饭”
十大阶段、三十余道程序,可季氏为巩固专权,竟在每一步都暗行“降格”
之术;而孔子与儒商弟子,则以“争礼”
为刃,在礼制废墟上重构“仁-礼”
的尊严,让这场残缺的葬礼,终成儒商模式跨国亮相的“复礼之演武”
。
一、礼崩之始:十大阶段的降格与抗争
(1)赴告:迟发五日的“诸侯之辱”
周礼“诸侯丧”
首重“赴告天下”
——小殓前一日,需遣西乘传车,缚白练于辕,分告周天子、同姓诸侯(晋、卫、曹)、异姓伯主(齐、宋)及王朝卿士,简书必书“寡君不禄”
,以示天下同悼。
季氏却迟至五日后方发赴告,且只遣一乘“微车”
(庶人所乘之车)告晋,暗将诸侯之丧降为大夫规格。
左丘明闻之,执简笔伐于《左传》:“赴告不速,礼之弃也;车服不备,名之辱也!”
儒商遂自费补遣西乘传车,以孔学私塾弟子为“仁使”
,携白练、墨简,昼夜兼程赴各国,补上“寡君不禄”
之告。
晋卿魏舒见白练车入绛都,叹曰:“鲁虽无君,犹有礼也!”
(2)殓仪:去冕旒的“身份剥夺”
小殓需为君著爵弁、玄端、赤舄,加组缨;大殓则必配冕十二旒、公服九章,设龙帷黼扆,卿大夫序哭、士袒哭——此乃诸侯“生仪死用”
的尊严。
季氏却令“不设冕旒,止用玄冠”
(大夫之冠),去龙帷,将昭公灵柩停于两楹之间(外臣停灵之位),视同“外柩”
。
孔子闻之,抱昭公初即位时所用旧冕,率弟子立于两楹之间,冕上十二旒随风轻颤:“君虽流亡,冕旒不可去!
若弃冕,是弃鲁之诸侯名分也!”
僵持三日,季氏终妥协,然仍要求“旒色改白”
(原应为玄色)。
孔子许之,暗合“丧礼降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