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漠不关心,昭公彻底失却民心后盾。
前510年,三桓扶持公子宋(定公)上位,遣人送“救济金”
至乾侯,实则设下礼法陷阱:称昭公为“执事”
(大夫称谓)、赠“币”
(私馈)而非“禄”
(公赋),收则等于承认定公合法、自贬为客卿。
昭公拒受,终因范氏“减廪”
而饥病卒于乾侯,以生命守住“鲁侯”
名分。
昭公灵柩归国后,季氏行“降格”
之辱:柩车不得升阼阶(视同外柩)、定公“五日而殡”
(无逾年改元之尊)、公墓挖沟隔昭公与先君、欲谥“幽”
“厉”
(恶谥)。
此举引朝野哗然,左丘明率史官抗争,孔子则借儒商丧葬体系施压——前509年春,于太庙据《礼》力争,终为昭公定谥“昭”
(美谥,取“明德有劳”
之意),并主持符合“仁俭”
标准的诸侯葬礼。
各国使者观礼后叹“简而不损仁,儒商之礼可王天下”
,鲁丧标准自此成为列国“丧葬官礼”
,孔门既得礼制话语权,又借产业输出巩固儒商根基,实现“产学双赢”
。
3.垄亩革?礼利通:中都试点的“民生礼”
(第56-58章)
前509年冬,“轻重术”
大师辛文子(计倪)访鲁,指出鲁国“稼穑之民半入棺椁、半入三桓”
的困局——欲使礼葬可持续,必先解农业低产之弊。
他举荐鲁国农家巨匠许衡(虚构,战国许行先祖),其首创“铁犁+垄耕+杂交牛”
三件套:用莱芜铁铸曲辕铧、鲁西南黄牛与中原瘤牛杂交(耐力增三成)、改田为“畎亩”
(宽垄三尺种黍稷、深沟一尺五排水灌溉),实现“一年两熟、亩产翻番”
。
前508年春,孟懿子以中都采邑为试点,孔子推动儒商会馆深度参与:农具坊免费供铁犁、弟子教耕法,费用以“每亩年收10%、连收三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