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他指点着废墟,声音沉稳,穿透雨声:“讲堂需敞亮!
窗牖要大,迎纳天光,驱散蒙昧!”
“书斋需静谧!
远离市嚣,方能使心思澄明,专注学问!”
“庭院中央务必留空!
日后……自有他用!”
工匠们在雨中忙碌,敲打声、号子声与风雨声交织。
断壁被推倒,荒草被铲除,深深的地基轮廓在泥水中逐渐显现。
一切都在混乱中孕育着新的秩序。
孔丘伫立雨中,目光沉静地扫过这片疮痍之地。
旁人只见泥泞废墟,他却仿佛穿透雨幕,看见了未来屋舍俨然,听见了书声琅琅,感受到了一股即将破土而出的蓬勃生机。
雨势稍歇,天色依旧阴沉。
泥泞的路上,一个身影踏着坚定的步伐走来。
来人身材结实,面色微黑,沉默寡言,每一步都踩得极稳,正是冉耕(字伯牛,时年二十二岁)。
他踏过泥泞,首至孔丘面前,沉稳躬身行礼,目光诚恳而坚定:
“耕,久慕夫子之名,闻夫子在此破土立学,愿追随左右,执鞭坠镫,学习礼政真义,为鲁国育才尽绵薄之力。”
他出身鲁国“冉氏”
宗子,与孔子同里,亲见采邑倾轧,厌倦虚文缛节,内心渴求经世致用之学,能真正安邦定国。
孔丘看着眼前这位同乡后辈,其貌不扬,却自有一股沉稳笃实、脚踏实地的气度,仿佛田间默默耕耘的健牛。
他缓缓颔首,眼中流露出期许:“伯牛厚重,能持能载,正可潜心研习典章制度,明治国之要,将来必为栋梁之材。”
冉耕再次深深一揖,无声地站到孔丘身后,如同找到了犁轭的耕牛,目光投向那一片正在孕育希望的泥泞工地。
工程在冷雨与泥泞中艰难推进,寒暑交替,持续近两年。
孔丘并未空等。
白日,他时常亲临督工,与工匠一同沐雨栉风;夜晚,儒商会所的烛光总是亮至深夜。
他伏案疾书,以笔为刀,精心编织着“礼政”
之学的骨架与血肉。
礼之真谛
他取郯子“礼在野”
之精神内核,反复推敲。
如何将敬天法祖的虔诚、和睦乡邻的温情、慎终追远的哀思,这些礼中最本真、最能动人心魄的力量,从繁文缛节中剥离出来,提炼成一套可教授、可践行、能真正滋养人心的礼之真谛?
烛光下,他勾画涂抹,力求每一个仪轨都既有根底,又焕发新生。
治国之要
他以《尚书》为根本。
逐篇剖析,勾画重点,并非寻章摘句,而是竭力剥离神话外壳,首指核心——尧舜禹汤那些圣王,究竟是如何以仁德凝聚民心、如何以礼乐规范秩序、如何权衡利弊安定天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