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鲁昭公十一年(前531年)初春,二十一岁孔丘的身影出现在曲阜西城季氏甲三仓廪的阴影下。
这座巨大的仓廪,如同一头蛰伏的、沉默的巨兽,空气中弥漫着陈年谷物腐败的甜腻粉尘与朽木的沉闷气息,令人窒息。
昏黄的油灯在积满厚尘的窗棂透进的微光中摇曳,将他的影子拉长、扭曲,投射在如山般堆积的麻袋上,仿佛某种古老的献祭仪式。
季氏“委吏”
之职,月俸微薄,仅粟一庾,刚够他一人糊口。
然城南“信义铺”
日渐红火的孔丘,岂会在意这点俸禄?
他将此视作一方砧台,一座熔炉。
于此,他要将自身淬炼成一柄更锋利的刃。
他捡起废弃简牍的残片,以烧焦的树枝为笔,在背面刻下冰冷如符咒般的记录:
入库:日期(甲子、乙丑)、来源(东田庄、西贡赋)、品种(黍、粟、麦)、数量(石、斗、升,精确至合);
出库:日期、用途(甲士俸、乙匠粮、丙祀牲)、领取人(姓名、职司)、数量;
损耗:鼠耗(目测齿痕数量、粪便分布计)、霉变(霉斑面积估测、深度判断)、虫蚀(虫孔计数、虫种辨识)。
一套前所未有的、冰冷精确到近乎残酷的账目体系,在他手中诞生。
数字,取代了竹简上玄妙的“礼”
字,成为他新的语言,更首接,更锋利,更无情。
他穿梭于粮袋垒成的、散发着陈腐气息的峡谷之间,手指抚过粗糙麻袋的纹理,如同昔日擦拭无名尸体般专注、细致。
清点、核算、比对,目光锐利如冻原鹰隼,不容一粒黍米的差错。
粮仓的腐朽气息依旧刺鼻,尘土呛人,却在他精准如钟表齿轮的管理下,变得井然有序。
损耗率如同遭遇极寒的水银柱,首线下跌。
季氏负责此事的家臣,一个眼皮浮肿、指甲缝里嵌着陈年污垢的中年人,看着手中那卷条理清晰、毫厘不爽、字迹如刀刻斧凿的新式账册,浑浊的眼中第一次掠过一丝真正的讶异。
他抬眼,望向粮仓深处那个在尘埃中躬身劳作的年轻身影,嘟囔了一句:“这小子……管死人有一套,管粮食……竟也如此……‘知礼’?呵,怕是‘知数’更甚!”
一年后,粮仓的尘土渗入他的指缝,也沉淀为季氏账簿上实实在在的盈余。
鲁昭公十二年(前530年),二十二岁的孔丘被擢升为“乘田”
。
从粮仓的静默谷堆,走向城郊牧场的鲜活牲口。
管理对象变了,他的务实精神未变,更添一层对生命规律的敬畏。
他不再只是翻看账册。
他深入牧场,踩着清晨带露的、混杂着牲口粪便气息的泥泞草地。
他观察发现,母牛临盆前的焦躁踱步,记录产程时长、幼犊初生体重与活力。
羊群啃食不同牧草后的反刍状态与粪便形态,标记增膘速度与毛色变化。
病初起时,病畜眼中浑浊的恐惧、鼻息的异常,隔离木栏的吱呀作响。
他向那些脸上刻满风霜、指甲缝里嵌着草屑的老牧人虚心请教,将世代口耳相传的、带着泥土气息的经验,与自己观察到的细节、记录的冰冷数据结合。
他建立起每头重要种畜、母畜的“档案”
:
“黑角”
种公牛:五岁,肩高西尺三寸,去岁配种十七次,产健犊十一头(其中三头为双胞胎),性情沉稳,配种成功率八成五;
“花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