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不仅自己拍戏,还在首尔艺大任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演员。
“演‘母亲’这个角色,不是靠‘哭’,是靠细节。”
崔芯爱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一片干枯的向日葵花瓣,是她当年从洛杉矶带回来的,“比如你给孩子织毛衣时,手指会无意识地捏紧毛线,因为怕织错;比如孩子离家时,你会偷偷把零花钱塞在他包里,却嘴上说‘别总想着花钱’——这些细节,不是编的,是从生活里来的。”
学生们围在她身边,听得入迷。
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问:“崔老师,您当年为什么拒绝大公司,要自己开工作室啊?”
崔芯爱笑了,眼神里闪着光:“因为我想拍‘真实的故事’,不是那些‘英雄救美’的套路。
比如我拍的《她的城》,讲的是职场女性被抢功劳后创业的故事;比如《养老院的阳光》,讲的是护工和老人互相温暖的故事——这些故事里的女孩,或许平凡,但她们都在努力活成自己,这比‘大女主’的光环更珍贵。”
下课铃响时,崔芯爱的助理——现在是芯光工作室的负责人,当年她带的新人演员——走过来,递过手机:“崔老师,釜山电影节邀请您担任评委,您看要不要答应?”
“答应吧。”
崔芯爱接过手机,屏幕上显示着釜山电影节的邀请函,“正好可以去看看年轻导演的作品,说不定能发现好故事。”
回到工作室时,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地板上,温暖而柔和。
工作室比西十年前大了些,却仍保留着当年的“创作角”
,里面放着一盆新的向日葵——是当年那盆的种子种的,一代又一代,从未断过。
墙上挂着崔芯爱这些年拍的电影海报,从《东方列车》到《她的城》,再到《养老院的阳光》,每一张海报上,都有一行相似的字:“做自己的光”
。
助理递给她一杯热茶:“崔老师,崔英雄先生刚才打电话,说崔奶奶身体挺好的,让您有空回镇上看看。”
崔芯爱点点头——崔母今年98岁,身体还很硬朗,崔英雄也退休了,在镇上开了个小果园,每年都会给她送苹果。
他们的联系不多,却很温暖:逢年过节,她会回镇上看看崔母,给她织件新毛衣;崔英雄会给她送自己种的水果,听她讲拍戏的趣事。
没有原剧情里的“怨恨”
,没有“纠缠”
,只有属于“家人”
的适度牵挂。
“对了,还有个消息。”
助理补充道,“尹家的后人最近在做家族传记,想采访您,您看……”
“不用了。”
崔芯爱摇摇头,语气平静,“尹家的故事是他们的,我的故事是我的,没必要掺在一起。”
她早己不在乎“尹家亲生女儿”
的身份,那个身份,不过是她人生路上的一个“插曲”
,不是她的“标签”
。
傍晚,崔芯爱坐在工作室的阳台前,看着夕阳慢慢落下。
她拿起那本泛黄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是她西十年前写的话:“芯光工作室第一个项目杀青。
未来要拍更多‘有温度的女性故事’,不套路,不妥协,像向日葵一样,朝着光的方向生长。”
她笑着在后面补了一句:“西十年了,初心未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