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杨帆提出“选兵点将”
,帐内一片哗然,众人觉得这或许是个好办法。
他解释说。
“永昌府是大明屯兵重地,民气坚韧,昔年诸葛武侯在此驻军平定南中,汉夷之民皆心悦诚服,如今家国危难,可借武侯南征之名传檄乡里,邑中少年定会踊跃参军,或许能一夕成军。”
游居敬等人纷纷称赞,连沐朝弼手下的一些指挥也表示附和,沐朝弼无奈点头,又瞪了王大任一眼,王大任则暗自想着是因杨帆捏着自己的把柄才如此。
王大任又称杨帆如今担任军师,与诸葛武侯当年的身份相呼应,实乃天意,众将皆认同,毕竟他们看重运势,且听闻杨帆是福将,曾在华亭之战中避过灾祸,便再无疑虑。
杨帆当即让人取来白布,写下“大明军师南征选兵,贪生怕死者勿来!
“
的条幅,字迹酣畅有力,自带杀气。
沐朝弼看后,感受到字句中的正气,联想到开国之初将帅和合的豪气,思绪万千。
他虽不像严家人那般不顾国家安危,但也不愿支持杨帆的变法,内心在家国情怀与个人前途间挣扎,一时无言。
之后,杨帆提出明日进城,在武侯祠选兵点将,沐朝弼点头同意,随即命令安效良、王福立刻开拔,并要求他们沿途随时禀报军情,二人领命。
杨帆还叮嘱安效良和王福,若遇莽应龙前锋切勿硬拼,要仔细观察对方佛朗机兵和火枪兵的数量、配伍、布陈、填药速度等细节并上报。
沐朝弼和游居敬见状,都暗自认可杨帆确实经历过战阵,临危不乱且能抓住关键。
次日拂晓,永昌卫城门大开,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拔进城。
城中百姓早已得到知府刘彰宽的通知,纷纷避让到街道两旁。
官军步伐整齐,盔甲鲜明,刀枪林立,在城中巡阅一圈后,全军从南门出城,屯扎在南面山口关隘之处。
杨帆和游居敬没有随大军出城,而是留在城内。
在东门,他们搭建了一个选兵台,一丈见方,虽不大却有七八尺高。
台上仅有一根杆子,杆上挂着杨帆亲笔所写的条幅,黑白之色在微风中显得格外醒目。
条幅上写着八个大字。
“大明军师南征选兵,贪生怕死者勿来!”
知府刘彰宽见沐朝弼不再作梗,又念及强敌莽应龙大军压境,若永昌失守自己难辞其咎,便决定全力执行杨帆的方略。
他认为若能征募几万义勇,或许能保住性命,于是调动了全城衙役,征用不少民夫,让他们分成小队,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地向乡下进发,开始选兵。
杨帆见沐朝弼面露鄙夷,便对刘彰宽说。
“刘大人,这样还不够。
要为其增添威势,以鼓舞士气。”
随后,他让李贽带三百人火枪队过来。
三百名火枪兵背着青布包裹的火枪,虽然人数不多,但因待遇优厚且久历战阵,隐隐透出大军的气势,与寻常卫所兵丁截然不同。
杨帆命令火枪兵三人一组,护卫刘彰宽的征募队下乡选兵,并询问他们是否记得军纪,众兵士齐声回应。
“记得!”
紧接着,一阵浑厚的军歌声响起,歌词直白地唱出了大明官军来自百姓、保家卫国、不做家丁部曲、团结一心等信念。
“我等生于田亩间,长于市井中,
父老乡亲,皆我骨肉,
家国危难,匹夫有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