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第六百零一章 误判局势(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他还说,沐朝弼南征时曾以为自己与朱家有仇,是因为不了解朱家处境,朱家为帝只能做尧舜之帝,否则便与蒙元一样,到万民不认可时,子孙都会遭殃。

沐朝弼听得入神,回想历代训条,沐英以下反复告诫后世不可忘记武臣《大诰》。

否则必遭灭族之祸,此刻想来确如尧舜之世,德命来自万民赋予,与历代不同。

究其原因正是杨帆所说的亡天下之族重兴文明需从头开始,朱家与勋臣都是带领万民之人,不能有私心。

沐朝弼念及往事,浑身冷汗淋漓。

他身为沐英的六世孙,幼时曾听族中老人提及,先祖沐英、沐晟以耕读传世,沐英每年亲自耕田,彼时公府规模不大,仅属小康之上。

家族的奢靡之风自弘治、正德年间的沐昆起兴,但其所占田产远不及地方官与缙绅。

真正令天下人不满的是沐朝弼自己,他虽未细算,却也知晓名下有百余个庄子,民间“三百六十庄”

的说法虽夸张,却道出了世人对沐家的怨怼。

这些年,沐朝弼自知行事霸道,心中有愧。

两个侄子暴毙之事,虽非他亲手所为——实乃叔侄相争、两府对立中,下人因讨好他而延误诊治,加之孩子先天体弱所致——但他霸占爵位不放的事实,让天下人对他戳脊唾骂。

他明白,只要那些庄子还在,这污名便永远无法洗刷。

此刻,沐朝弼望着灵堂中的建文画像,又看向一身小厮打扮的杨帆,幼时的记忆涌上心头。

每逢太祖与马皇后忌日,族人必恭读《武臣大诰》及太祖给西平侯的书诰,其中三十二条关于武臣不法案例及与有司关系的内容,他至今记忆犹新。

反观自身所为,与这三十二条相去甚远,家族的问题,似乎自祖父沐昆、弘治朝便已埋下伏笔。

“灭族之祸、灭族之祸……”

沐朝弼喃喃自语。

此前他绝不信会有此事,但目睹杨帆变法后,他隐约感到若不与严家撇清关系,终将出事,此刻更觉灭族之祸并非不可能。

他忽然明白沐英临终的念叨,朝廷局势错综复杂,当年靖难之役,若非沐晟行动迟缓,家族早已覆灭。

而族人因读书少,轻信黄子澄、齐泰等大儒,误判局势。

此刻再想《武臣大诰》,才觉其确有尧舜气脉,与历代不同。

沐朝弼与付应芳交换眼神,决心不再与严家纠缠。

未等他们开口,俞潮胜便激烈反驳杨帆所提的尧舜大道,痛斥朱棣篡位,全然不顾杨帆的阁臣身份。

沐朝弼无奈,转而向杨帆询问,称太祖曾为韩林儿所封吴王,继承大宋,既是如此,何来尧舜大道立国,难道宋朝亦是如此?

杨帆反问。

“太祖为何定国号为‘大明’,而非‘新宋’或‘吴朝’?”

这个问题触及敏感核心,二百年来少有人敢论,让在场几人如芒在背。

随后,杨帆解释。

“大明”

取自“尧日、舜月、禹壤”

,蒙元统治八十年间王道尽失,官吏以蒙古习俗割裂天,与大宋截然不同。

太祖驱除鞑虏后,面对积弊,在刘伯温力主下,以重典治世,推行均田计授、卫所耕战、崇本抑末,设登闻鼓、华表木,编订大诰,旨在重回华夏之俗。

几人闻言叹息,深知杨帆所言非虚。

登闻鼓确在南京宫门外,百姓可头顶大诰告御状,而大诰中太祖亲审的案例与原则,虽彰显王道,却严苛到难以长期施行。

他们不禁怀疑,杨帆变法是否要恢复太祖那套制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从纯阳功开始加点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全球灾变:我成了世界树三界独尊仙域科技霸主洪荒人祖,开局加入聊天群琥珀之剑盖世武神五年县令,亿斤粮震惊李世民港综世界完美人生四合院:这背锅侠我不当了我被骗到缅北的那些年春野小仙医谍海风雷都市至强者降临通灵王妃每天都想和离不辞春山无上剑圣权宠刁妃:王爷终于被翻牌了!修真小赘婿无敌杀戮系统我的帝国绝世武神万族王座惊!重生后的嫡女她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