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的默许,以及赵劲松的加入,夜校的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为大胆。
陈曦开始系统性地引入更深入的农业科技、基础工程力学和气象知识。
赵劲松则利用他的家学渊源,讲解简单的机械原理和制图基础,语言虽然依旧带着些理论化的生硬,但却足够扎实。
苏晓蔓的卫生急救课程也越来越规范,甚至开始模拟演练。
夜校的灯火,不仅照亮了知识,更照亮了这群年轻人迷茫的前路,成为了他们精神世界里不可或缺的支柱。
而在紧张的劳动和学习之余,某种微妙的情感也在悄然生长。
陈曦和苏晓蔓的接触越来越多,有时是为了商讨课程,有时是苏晓蔓向陈曦请教一些超出她认知的医学原理,有时则仅仅是共同漫步在初具规模的防浪堤上,讨论着农场的未来。
他们之间的话题,从具体的知识,慢慢扩展到对人生的看法,对未来的憧憬。
交谈往往不需要太多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心领神会的微笑,便能传递无尽的默契与理解。
陈曦那份超越时代的沉稳与智慧,苏晓蔓那份纯净的善良与坚韧,如同磁石般相互吸引。
只是,在这个含蓄的年代,所有的情愫都隐藏在共同理想与革命友谊之下,如月下的海面,平静而深邃。
第西节:来自远方的信与心中的堤坝
就在农场一切似乎都步入正轨,欣欣向荣之时,赵劲松再次收到了一封家书。
与以往不同,这封信的内容不再是严厉的催促和指示,而是带着一种复杂的意味。
信中提及,他父亲在系统内受到了一些冲击,地位不再如以往稳固,并隐晦地提醒他,在农场“安稳度日”
或许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赵劲松将这封信拿给林卫东和陈曦看了。
月光下,三个男人站在防浪堤上,海风拂面。
“看来,外面的风浪,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林卫东吐出一口烟,眉头微蹙。
赵劲松望着漆黑的海面,语气坚定:“这里就是我的家。
外面的风浪再大,我也只想守好脚下这座堤坝。”
陈曦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用力按了按赵劲松的肩膀。
他知道,赵劲松的根,己经真正扎进了这片曾经排斥他的盐碱地。
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洪流交织,他们无法改变大潮的走向,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筑好自己心中的堤坝,守护好这片来之不易的安宁与希望。
工作组的审查像是一次淬火,让农场这个集体变得更加坚韧。
然而,远处隐隐传来的雷声提醒着他们,更大的风雨,或许仍在酝酿之中。
他们建设的防浪坝能抵御海上的风暴,但他们心中的信念与团结筑成的堤坝,能否抵御那变幻莫测的时代浪潮?
第八十五章:合龙前夜
第一节:最后的攻坚
防浪堤的建设进入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合龙阶段。
所谓合龙,便是将堤坝最后的缺口封闭,使其成为一道完整连贯的屏障。
这个缺口是之前特意留下的施工通道,如今,潮水通过缺口涌进涌出,发出哗哗的声响,仿佛是大海不甘被束缚的喘息。
合龙作业需要精准的计算和严格的协同。
必须在退潮的短暂窗口期内,用最快的速度将预先准备好的、巨大的“合龙石”
沉入缺口,并迅速用碎石和混凝土填充加固。
任何延误或失误,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甚至引发危险。
陈曦几乎住在了工地上,他与几位有经验的老渔民反复核对潮汐时间,和林卫东、赵劲松一起推演合龙方案的每一个细节。
巨大的合龙石己经就位,像一头沉睡的巨兽,等待着关键时刻的降临。
“明天,农历初三,大潮日,退潮最低点在下午两点二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