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陈哥……我……我好像‘看’到了一些东西……关于那扇青铜门……它好像在……召唤你。
它说……你的路,不在考场,而在……门后。”
第三十二章:双线抉择
第一节:白昼与黑夜
王海生那番关于“青铜门召唤”
的低语,像一粒投入心湖的石子,在陈曦忙于组建复习班的喧嚣下,漾开一圈圈隐秘的涟漪。
他并未将此事告知他人,包括苏晓蔓。
有些重量,需要独自承担。
生活陡然被切割成截然不同的两部分。
白昼,他是充满激情与耐心的“陈老师”
。
他将废弃仓库改造成教室,用炭笔在刷黑的木板上书写公式,带领几十双渴望的眼睛,在知识的海洋中艰难复航。
朗朗书声取代了田间号子,成为一排新的背景音。
苏晓蔓负责文科辅导,她的细致耐心与陈曦的深入浅出相得益彰。
黑夜,他则是古老秘密的沉思者。
王海生断续的“看见”
越来越清晰:那扇门后的“知识”
并非金银财宝,而是关于星辰、潮汐、土壤与生命和谐共存的古老智慧体系,其核心,正是一种超越时代的“生态平衡”
观念。
这恰恰印证了陈曦改良盐碱地的核心理念,并提供了更宏大、更精妙的哲学框架。
“它说……你的方法是对的,但可以更好……”
王海生努力转述着那些模糊的信息,“门后,有让土地真正‘活’过来的钥匙……”
第二节:阻力与流言
复习班的火热,不可避免地引来了新的阻力。
农场里开始流传闲言碎语:
“不务正业!
都想当飞出去的凤凰,地里的活儿谁干?”
“陈曦自己出风头不够,还要拉着这么多人陪跑,真是害群之马!”
“听说他们晚上聚在一起,搞的不是学习,是封建迷信!
那个王海生,整天神神叨叨的……”
这些议论通过李立军残存的少数拥护者散布,虽未掀起大浪,却也制造了不小的困扰。
梁主任对此保持沉默,杨场长则顶住压力,在一次会议上明确表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本身就是革命的需要!
农场支持有志青年追求进步!”
第三节:专家的到访
就在复习进行到关键阶段时,总场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自北京某顶尖大学的考古学泰斗,周教授。
他是冯教授的恩师,此次是借着学术考察之名,秘密前来,目的首指那扇青铜门和其背后的文明。
周教授年过花甲,精神矍铄,眼神睿智而平和。
在冯教授的引荐下,他单独会见了陈曦和王海生。
他没有丝毫架子,仔细聆听了王海生那看似荒诞却内在逻辑自洽的“转述”
,又认真查看了陈曦根据王海生描述绘制的、关于古老生态农业体系的草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