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晨光彻底驱散了海雾,照耀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土地上。
新的征程,就在争议与担当之中高,正式启航。
而陈曦心中清楚,真正的艰难,才刚刚开始。
(第二卷第101章完)
第102章:勘测风云
第一节:精确的起点
晨光熹微,盐碱地改良技术小组的第一次实地勘测正式开始了。
陈曦没有急于让大家立刻动土开挖,而是将小组分成了两队。
一队由他亲自带领,成员包括王海生和两名略通算术的知青,负责测量地势高程和绘制精确的平面图。
另一队则由苏晓蔓负责,带着几名细心的女知青和一位老农,按照陈曦提前教授的网格法,进行土壤样本的系统采集。
“改良的第一步是诊断,不是开药。”
陈曦对王海生几人解释道。
他利用水的水平原理,制作了简易的“水准仪”
——一根长长的透明软胶管,两端插上刻有度数的玻璃管,注入掺了红墨水的清水。
通过观察两端液面高度差,来测量不同点位的高程。
“这里,标记为基准点A,高程设为0。”
陈曦指挥着,王海生则认真地在木桩上做记号,另一名知青在方格纸上飞快记录。
这项工作繁琐而枯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确度。
赵劲松远远看着,嘴角撇了撇,低声对身边人道:“故弄玄虚,挖个沟还要搞这么多花样。”
第二节:数据的价值
与此同时,苏晓蔓带领的采样队也在默默工作。
她们用铁锹在不同区域,按深度分层取土,装入陈曦提前准备好的、标有编号的布袋里。
“晓蔓姐,这土看着都差不多,又咸又硬,分这么细采有什么用啊?”
一个女知青忍不住问。
苏晓蔓擦了擦额角的细汗,温和地解释:“陈曦说,盐碱也分很多种,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土壤,含盐量、酸碱度可能都不一样。
只有摸清楚具体情况,才能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洗盐,该施什么类型的肥料来中和。
这就好比看病,得先号脉,查明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她的话通俗易懂,让队员们明白了这项工作的意义。
那位跟随的老农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是这么个理儿,以前咱们就是蛮干,看来这新法子,有点门道。”
第三节:意外的冲突与技术的震撼
临近中午,勘测工作遇到了第一个难题。
陈曦规划的主排水渠线路,需要穿过一片长满耐盐碱荆棘的荒地。
王海生带着几个青年奋力砍伐,进度缓慢。
赵劲松抱着胳膊在一旁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上前,语气带着挑衅:“照你们这速度,等图纸画好,猴年马月才能动工?要我说,首接拉线,用炸药崩出一条沟来!
又快又省事!”
“绝对不行!”
陈曦立刻否决,语气严肃,“爆破无法控制深度和坡度,而且剧烈震动会破坏土壤结构,甚至可能影响旁边己经初步改良的试验田根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