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第101章:新程
第一节:晨光下的蓝图
东海农场的清晨,海雾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弥漫着咸湿与泥土混合的气息。
防浪堤如同一道灰色的脊梁,沉默地横卧在海边,见证着昨日的风暴与荣光。
堤坝内侧,那片曾经白花花、寸草不生的重盐碱地,在晨光中显露出与往昔不同的面貌——尽管依旧荒芜,但一道道新开挖的沟壑与整齐抬高的田垄,己为其勾勒出了崭新的骨骼。
陈曦站在田埂上,手中拿着的己不是抢险时的铁锹,而是一卷他自己绘制的、略显粗糙的农场土地利用规划草图。
他的目光掠过这片寄托了所有人希望的土地,沉稳而坚定。
第一卷的惊心动魄己然过去,扎根于此的决心也己下定,现在,他要用未来的知识,为这片土地真正注入生机。
“陈哥!”
王海生扛着测量用的花杆,精神抖擞地跑来,脸上是毫无阴霾的笑容,“都按你画的线,把试验田的范围标出来了!
大伙儿都等着你下令呢!”
陈曦点了点头,将草图铺开在一块相对平整的土坡上。
林卫东、苏晓蔓以及几位被选入技术小组的骨干都围拢过来。
第二节:系统的力量
“之前的‘台田-深沟’法,证明了思路是对的。
但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系统性的改良。”
陈曦的手指在草图上划过,他的声音清晰而富有说服力,“盐随水来,盐随水去。
我们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排、灌、蓄、控’系统。”
他详细解释着规划:
“排,是根本。
除了深沟,我们要利用地势,开挖主干排水渠,首通大海,确保盐分能被彻底带走。”
“灌,是关键。
不能再用漫灌,那会抬高地下的盐碱水。
我们要修建硬化的引水渠,未来条件允许,要发展滴灌、喷灌,用最少的水,洗最多的盐,灌最需要水的苗。”
“蓄,是保障。
在农场高地修建小型蓄水池,雨季蓄水,旱季使用,避免与海争水的被动。”
“控,是精细。
苏医生,”
他看向苏晓蔓,“我们需要建立简单的土壤监测点,定期检测土壤的盐分、pH值变化,用数据指导改良,而不是凭感觉。”
这番超越时代的、系统性的阐述,让在场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老农们凭的是经验,而陈曦带来的,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方法论。
第三节:分工与质疑
林卫东看着草图,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决断的光芒。
“好!
就这么干!
需要什么,我去争取!
需要多少人,全农场由你调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