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第三十三章:分岔之路
第一节:考场内外
七月的清晨,天气闷热。
农场临时设立的考点外,人头攒动。
苏晓蔓、赵劲松、刘文远,以及一排、三连数十名知青,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步入了决定无数人命运的考场。
苏晓蔓在进入考场前,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通往总场部的路——那里空无一人。
她深吸一口气,攥紧了口袋裡陈曦临走前塞给她的那支钢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转身走进了教室。
考场内,只余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考场外,林卫东、张大山等未能参考或己决定扎根的人,默默守候,如同守护着自家即将远行的孩子。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严而略带悲壮的气氛。
第二节:京华初识
与此同时,陈曦和王海生己随周教授抵达北京。
飞驰的列车将南方的葱茏远远抛在身后,窗外的景色逐渐被北方的开阔所取代。
王海生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又紧张,紧紧跟在陈曦身边。
陈曦则望着窗外,心中挂念着千里之外的考场和同伴。
他们被安排在一处僻静的研究所招待所。
这里戒备森严,气氛凝重。
周教授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带来的青铜门拓片、符号临摹稿以及王海生的口述记录,被列为最高机密。
陈曦被允许协助整理和分类资料。
在翻阅那些浩如烟海的古籍和考古报告时,他凭借前世的知识储备,敏锐地发现了一些被忽视的线索:一些散见于古代笔记小说中关于“滨海遗民”
、“驭水之术”
的零星记载,似乎能与青铜门上的符号系统相互印证。
第三节:智慧的闪光
一天深夜,周教授将陈曦叫到自己的书房,墙上挂满了方大绘制的青铜门符号。
“小陈,你看这里,”
周教授指着一组描绘水波、植物根系的连环符号,“根据海生提供的‘感觉’,结合你的改良实践,我们初步判断,这描述的是一种利用特定植物群落(比如耐盐的红树林、芦苇)净化水质、固滩护堤的生物工程技术体系!
其原理,与现代生态工程学的某些前沿理念不谋而合!”
陈曦心中巨震。
他改良盐碱地,更多依靠的是工程和化学手段,而这古老的智慧,提供的是一条更具可持续性的、与自然合作的路径!
“还有这里,”
周教授又指向一组看似星辰轨迹的符号,“这很可能是一种极其精密的、结合天文潮汐指导农事和水利调度的历法系统!
其复杂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古老的文明,并非蒙昧,而是在另一个维度上,发展出了足以令现代人惊叹的知识体系。
第西节:无声的考场与心灵的答卷
高考结束的铃声响起,苏晓蔓走出考场,仰头望着蓝天,长长舒了一口气。
题很难,但她尽力了。
她不知道结果如何,但她知道,自己没有辜负这段岁月,也没有辜负陈曦的期望。
她和其他考生一样,在人生的考场上,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而在北京的研究所里,陈曦面对满墙的古老符号和周教授深邃的目光,也仿佛置身于一个特殊的考场。
这个考场不考数理化,考的是他对历史的洞察、对自然的理解,以及面对超越时代智慧时的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