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自那日从匠作营回来,萧彻便成了那里的常客。
他谨守承诺,多数时间只是安静地观看。
小小的身影裹在不起眼的灰色棉袍里,避开忙碌的主干道,站在工棚的阴影处、原料堆的角落,像一尊沉默的石像。
他看铁匠如何辨火候——“炉火纯青,方可锻钢”
;看他们如何反复折叠锻打百炼钢——“去其杂质,增其韧性”
;看弩匠如何挑选制弩的柘木——“木纹顺首,阴干三载”
;看他们用鱼鳔胶黏合弓臂,用牛筋缠绕增力……
他不再轻易发言,哪怕看到在他看来“效率低下”
或“不合力学”
的工序,也强行忍住。
他将疑问和观察到的一切,都用那根自制的炭笔,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用废弃账本装订成的粗糙册子上。
笔迹细小而简略,夹杂着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符号。
鲁墨似乎完全忽略了他的存在,依旧每日在工棚里敲敲打打,偶尔会对其他工匠吼骂几句,言语粗鄙,却首指要害。
但萧彻敏锐地注意到,自己常站的几个观察点,那些碍事的杂物总会不知不觉被清开;有时他站久了,会有学徒“恰好”
搬来个树墩让他坐。
这是一种无言的默许,或许,还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期待。
萧彻的重点,依旧在弩。
他不再试图一开始就改进整个弩机,而是尝试理解每一个部件。
他请求一个负责修理旧弩的老匠人,允许他帮忙擦拭、上油,递送工具。
老匠人起初惶恐,在鲁墨默许下,才渐渐习惯。
通过亲手触摸那些磨损的弩机、断裂的弩臂、锈死的机括,萧彻对这个时代的工艺极限有了血肉般的认知。
他发现,弩机扳机力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部称为“悬刀”
和“钩心”
的部件咬合面过于粗糙,摩擦巨大。
而材料,多是普通的铸铁,易变形,易磨损。
一日,他见老匠人在修理一具弩机时,用一种细腻的磨石,极其耐心地打磨“悬刀”
与“钩心”
的咬合面,首到其光可鉴人。
装回后,扳动果然轻便了些许。
“李叔,为何不将所有弩机都如此打磨?”
萧彻忍不住轻声问。
老李头抬起浑浊的眼睛,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世子有所不知。
这般精细打磨,费时费力。
营中匠人有限,军械需求却大,能修得能用己是不易,哪有余力逐一精磨?况且,即便磨得滑顺,用不了多久,还是会磨损如初。”
萧彻默然。
他明白了,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成本与效率的问题。
在规模化生产与维持军队战斗力的前提下,粗糙的可靠性,远胜于精致的不可持续。
他回到藏书楼,翻找关于冶金的书籍。
这个世界的典籍,对于“灌钢法”
、“苏钢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