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曹髦听完内侍低语禀报,脸上不见丝毫慌乱,反而唇角浮起一抹冷笑,似早料如此。
他转身对侍立一旁的卞皇后道:“梓童,劳你亲自去一趟永宁宫,就告诉太后一句话——‘民间有怨,恐伤圣体’。”
半个时辰后,日出初升,卯时正刻,一道加急的太后诏书送至司马昭府中。
“灾民嗷嗷,国之根基动摇,岂可滞粮于道?着即刻查验放行,速开仓济民,不得有误!”
绢帛上的字迹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催促与威严,墨色浓重,仿佛压着千钧之力。
司马昭捏着那份薄纸,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胸中怒火几乎喷薄而出,却只能强行咽下。
他挥了挥手,声音冰冷如霜:“放行。”
车队重新启程,晨光洒落车辕,每一辆车上都额外加挂一面明黄色绸布,浓墨大书:“奉旨赈济豫州难民”
。
那几个字在朝阳下刺目耀眼,宛如金刃划破阴霾,无声宣告着这场交锋的胜利归属天子。
奉命混入押运队伍的孙佑趁着守卫交接的混乱,悄然将一份用油纸包好的名单塞进了第三辆车车轴夹层里。
那辆青篷车的驭手,正是三年前从许都逃出的老卒李七——他认得这个暗记。
名单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贾充近年来通过察谤司对地方豪强敲诈勒索的罪证。
孙佑知道,这趟送出去的,绝不仅仅是五千副甲胄,更是足以在司马氏联盟内部埋下无数猜忌与分裂的种子。
相国府中,书房死寂。
司马昭坐于案后,手中握着另一份来自密探的回报,眼神微眯:“东门守将中,有十一人曾参与建安虎卫遴选,其父祖皆死于高平陵之变。”
他反复咀嚼这句话,指尖轻叩案几,发出笃、笃、笃的轻响,如同毒蛇吐信。
一个被忽略的细节猛然浮上心头:为何偏偏是东门?
为何那些人佩戴的旧部标识,竟是魏武帝曹操时期的样式?
这绝非巧合。
他忽然意识到,曹髦所图甚大,远不止一场祈雨阅兵那么简单。
这少年天子正在用一种他几乎无法察觉的方式,悄然唤醒那些沉睡在帝国肌体深处的忠魏血脉。
司马昭提笔疾书,迅速在竹简上写下给前线兄长司马师的信:“陛下似有聚集旧部之意,恐非仅为祈雨阅兵,其志不小。”
略一沉吟,又添一句:“弟昭愿留守洛阳,以防肘腋之患。”
尚未封缄,门外侍从低声禀报:“启禀大将军,卞皇后遣宫人送来新酿‘回銮春’一坛,言陛下亲嘱,‘与卿共饮太平’。”
司马昭动作瞬间凝固。
他抬起头,目光穿过门扉,落在那坛被宫人小心翼翼捧着的酒上——陶坛温润,封泥完整,酒香透过细缝悄然逸散,带着微甜的米醪气息,竟有一丝暖意扑面而来。
可他只觉脊背生寒。
这哪里是馈赠,分明是试探,是警告,更是炫耀。
那少年皇帝在告诉他:洛阳城,仍是朕的天下。
当夜,子时,万籁俱寂,太极殿一间不起眼的密室里,烛火摇曳,光影在墙上投下舞动的人形。
韩晞单膝跪地,向曹髦汇报:“陛下,五万石粟米己分批运抵许昌、颍阴两地,皆以‘军屯试种’名义入了武库。
当地守将皆为司马氏外围之人,不知底细,只道是朝廷推行新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