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可事实上,清漪从未去过该中心。
“他们不需要你真的生病。”
沈安然低声自语,“他们只需要别人相信你病了。”
她继续往下看。
手稿中提到,清漪曾试图联系一位在美国攻读精神医学博士的学姐,但对方回信后不久便失联。
后来她才得知,那位学姐的父亲是某省政法委退休干部,因“家庭内部矛盾”
被调查,女儿被迫中断学业回国“接受治疗”
。
“这不是个案。”
沈安然闭上眼,“这是制度化的清除。”
手机震动起来。
是戚樾发来的消息:
>“刚拿到赵振邦的临终笔录复印件。
他在最后一天写下:‘我不是第一个签字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真正的审批流程不在文件上,在饭桌上,在酒杯里,在深夜打来的电话中。
’他还说,当年有位女法官也曾质疑过这类退学程序的合法性,结果三个月后,她丈夫出了车祸,儿子被查出吸毒。”
沈安然猛地站起身,心跳如鼓。
她忽然想起发布会那天,有个记者问她:“你不怕吗?你揭发的不是一个死去的人,而是一整套仍在运转的体系。”
当时她只是平静回答:“怕。
但我更怕沉默。”
而现在,她终于明白,姐姐当年面对的,不只是傅承坤一个人的意志,而是整个权力网络的共谋。
这个网络不靠明文规定运作,而是依赖默契、利益交换和无形威慑。
它不需要法律条文来支撑,因为它本身就是规则的制定者。
她打开抽屉,取出一枚U盘??这是许兰芝学生交给她的第二枚,此前一直未敢查看。
插入电脑后,弹出一段加密视频。
输入密码(B17-1998),画面缓缓浮现。
镜头里,是一个昏暗的会议室。
墙上挂着“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
成立仪式的照片,傅承坤站在中央,身旁站着几位身穿白大褂的心理专家和穿制服的教育官员。
会议正在进行,一名女性声音响起:
“……我们认为,部分高知女性存在‘过度自我意识膨胀’现象,这对家庭稳定和社会秩序构成潜在威胁。
我们建议,建立一套前置干预机制,在她们尚未形成实质性反抗前,通过心理评估、药物调节、社交隔离等方式进行软性矫正。”
说话的是周临川副院长,语气冷静得如同讨论天气。
另一人接话:“具体怎么操作?”
“很简单。”
周临川翻开文件,“第一步,让她们觉得自己有问题;第二步,让她们依赖我们开的药;第三步,让她们相信离开我们就活不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