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戚樾的声音压低,“这篇文章,已经出现在几位高层法官的晨读材料里。”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程雨桐蜷缩在咨询室角落的画面。
那个女孩曾用铅笔刀划破自己的手臂,只因为梦见父亲说:“你不听话,就不配活着。”
而现在,有人却在法庭之外,试图说服整个司法系统相信??她需要“修复”
与父亲的关系?
“我们必须抢在听证会前行动。”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我要公开程雨桐的心理治疗记录摘要,附上专家联署意见书,说明‘亲子修复’对她而言不是疗愈,而是二次创伤。”
“这有风险。”
戚樾提醒,“她的隐私可能被舆论反噬。”
“那就匿名发布,只保留关键诊断结论。”
她语气坚定,“我们要让公众明白,有些‘爱’的本质是控制,而法律不该成为这种控制的帮凶。”
挂断电话后,她打开电脑,调出过去两年经手的十七例类似案件数据。
每一个受害者都曾在施暴者提出“和解”
或“探视”
时出现急性焦虑发作;七人因此中断治疗,三人复发自残行为。
她将这些整理成图表,配上心理学教授李婉清的评述:
>“家庭暴力中的‘修复’诉求,往往是加害者重新建立心理支配的手段。
真正的修复,应当始于施暴者的彻底隔离与强制矫治,而非强迫受害者‘原谅’。”
凌晨两点,文件定稿。
她命名为《关于家庭暴力案件中“亲子接触权”
滥用的风险警示》,并通过律师协会内部渠道发送给五位支持改革的法官、三位媒体监督员,以及最高法司法改革办公室。
第二天清晨,阳光尚未照进房间,手机已不断震动。
多家公益组织转发了她的报告摘要,#请停止以爱之名的伤害#悄然登上热搜前十。
一位知名心理博主发文:“我们总说孩子要孝顺,却从不问:如果父母的爱带着毒,孩子有没有权利说不?”
上午九点,教育局来电。
副局长亲自致谢,称《倾听者手册》课程已在全省二十个城市启动师资培训。
“有家长反馈,孩子第一次主动说:‘妈妈,你吼我的时候,我觉得很害怕。
’这不是对立,是觉醒。”
沈安然握着话筒,眼眶微热。
改变从来不是轰鸣的雷,而是细密的雨,一滴一滴渗入干涸的土地。
中午,她回到归途园,发现小舟坐在活动室门口,手里攥着一封信。
“警察叔叔给了我这个。”
她声音很轻,“是我爸爸……写的。”
沈安然蹲下身,没有接过信,只是看着她的眼睛:“你想让我帮你读吗?”
小舟摇头:“我自己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