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节目组趁势推出纪录片《沉默的父亲》,记录五位施暴男性在接受干预后的转变过程。
镜头真实呈现他们学习情绪管理、向家人道歉、甚至主动参加反家暴志愿宣讲的点滴。
播出当晚,微博热搜挂出话题#原谅需要前提#,阅读量破八亿。
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
某知名女权博主发文质疑:“过度强调施暴者的‘救赎’,是否变相削弱了受害者的痛苦?”
范真真在公众号回应:
>“我们从未美化加害者。
每一个愿意改变的人背后,都有无数未能幸免的受害者。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些人确实在努力挣脱循环。
>
>真正的正义,不只是惩罚,更是阻断代际传递。
如果一个曾经打老婆的男人,最终学会拥抱而非拳头,并教会儿子尊重女性??那么他的觉醒,本身就是对暴力最深刻的审判。”
舆论渐渐平息。
更多人开始理解:这场战争的目标不是消灭某一群体,而是终结一种模式。
四月初,南方暴雨连绵。
范真真带队前往广西山区,考察“流动倾听车”
项目落地情况。
这是“光缝联盟”
最新尝试??改装数辆房车,配备心理咨询师、法律顾问和紧急联络设备,深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乡村,为潜在受害者提供上门服务。
第一站是大化县一个瑶族村落。
村支书皱眉接待:“我们这儿民风淳朴,哪有什么家暴?”
范真真没争辩,只是请当地妇女主任组织了一场“悄悄话茶会”
。
十几位农妇围坐火塘边,起初沉默寡言,直到有人说起丈夫喝醉后摔东西,另一个人接话:“我家那口子嫌我生了两个闺女,天天骂我没用。”
眼泪一颗颗落下。
她们不知道,报警能立案;不清楚,医院可以开具伤情鉴定;更不明白,长期辱骂和经济封锁也是违法。
范真真拿出宣传册,一页页讲解“家庭安全码”
的使用方法。
有个五十多岁的阿姨颤声问:“要是我扫码求助,村里人知道了,会不会说我败坏家风?”
“所以我们要匿名。”
范真真握住她的手,“系统只会通知最近的援助点,不会暴露你的名字。
而且,错的是施暴的人,不是你。”
临走前,一位大姐偷偷塞给她一张纸条:“我想离婚,但我没文化,不知道怎么弄。”
回到车上,范真真拨通律师志愿者电话,安排远程协助。
窗外雨仍未停,山间云雾缭绕,仿佛天地都在低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