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崇祯五年、建奴天赐三年二月,倒春寒的冷风席卷沈阳城,由于煤矿井多被明军炸塌或引燃加上奴隶的大量消耗又得不到补充,缺乏挖矿的人手,去年冬天,就连女真人都有不少人被活活冻死的,底下的汉蒙朝鲜族奴隶更是成片...
雪落无声,却压弯了宫墙外一株老梅的枝头。
那枝条低垂至地,又在重负将断之际猛然弹起,抖落一团银白,仿佛挣扎过后的喘息。
王兴隆立于钟鼓楼最高处,未披大氅,只着素袍,任寒风贯袖。
他方才敲完那一记梆子,手臂尚有余震,像是把整座京城的命运都敲进了这冷冽长夜。
脚下是沉睡的皇城,万家灯火渐次熄灭,唯有几处官邸与寺庙仍透出微光。
东厂密报刚至:昨夜三更,山西代州有一村童梦中惊哭,连喊“钟响了!
钟响了!”
其母细问,孩子言道:“一个穿黄袍的白发人站在井边,说时辰到了。”
村民惶恐,已自发焚香祭井。
另据南京守备太监密奏,孝陵松柏近日无风自动,守陵老兵夜巡时听见陵寝深处传来低吟,似诵经,又似叹息。
王兴隆听罢,只道:“记下,不必惊扰。”
他知道,火可以烧尽纸上的经文,却烧不尽人心中的回响。
那些被压抑五十年、百年、甚至跨越生死的记忆,早已化作风声、梦语、童谣,在民间悄然流传。
而今,它们正借着这场大雪,渗入每一户人家的灶膛与枕席。
他缓缓走下钟鼓楼,骆养性已在阶前候了半个时辰,面色凝重。
“陛下,北镇抚司截获一封密信,自云南大理而来,寄往五台山某尼庵。
信中用隐语提及‘玉佩合璧’四字,并附一首偈子:‘半圭归主日,万象洗尘时。
’收信人法号‘静漪’,经查,原名韩氏,祖籍朝鲜,其曾祖母确为建文帝宫人,永乐初年随遣返使团归国,后不知所踪。”
王兴隆脚步一顿,眼中寒光乍现。
“玉佩……”
他低声念道,右手不自觉抚上怀中那半枚温润古玉。
乳母墓中陪葬的那一枚,是他亲手埋下的另一半。
此事除他之外,无人知晓。
可如今,竟有人提起了“合璧”
。
“查这静漪,三十年内行踪。”
他下令,“所有与她通信之人,无论僧俗,皆列档监控。
但??”
他抬手制止骆养性欲言抓捕之意,“不动她。”
“为何?”
骆养性不解。
“因为她若真是血脉遗孤,此刻现身,必有所图。
我们等的就是这个破绽。
她想寻玉,朕便让她看见玉影。”
三日后,王兴隆命工部仿制一枚玉佩,形制与真品九分相似,唯材质稍劣,暗藏机关,可拆卸夹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