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在音乐表演中,第一个上台的是肖荏苒,弹的古筝,可惜弹得磕磕绊绊,甚至弹到中间,她竟然突然停了下来,“哗啦”
给乐谱翻了个页,不过小朋友们并不在意,只是使劲儿地鼓着掌。
然后是苏确蘅,她果然表演的是琵琶,有了肖荏苒的衬托,她可以说“行云流水”
,不仅没看乐谱,从头到尾还一个音都没弹错,底下“哇喔”
“哇喔”
的声音此起彼伏。
祝遇莫名开始紧张,紧张到前面所有的节目她都没看进去,包括苏确蘅的琵琶表演。
不过幸好,她日复一日的练习让她没有出任何岔子,她演奏的是一首江南小调风格的练习曲,不仅很流畅,一个音都没错,甚至里面还有段唬人的快板。
一曲终了,演奏者鞠躬,观众们鼓掌,欢呼。
祝遇看向苏确蘅,她发现苏确蘅在对她做口型:“你好厉害啊!”
祝遇的得意到了顶峰,看吧,真是天衣无缝,完美的收官。
直到——
一枚硬币像陨石一样砸来,叮当一声拍到地上,然后轻浮地滚了滚,撞到了祝遇的鞋子,最后一言不发地倒在地上。
刹那间,全场都安静了,所有人都盯着祝遇鞋尖前的那枚硬币,一片哗然。
祝遇愣住了。
肇事者自己蹦起来,是一个平时就很调皮的小男孩,他咧着缺门牙的嘴:“祝遇,你前面怎么没有放个碗呀。”
祝遇的大脑一片空白,没有生气,没有伤心,只是呆愣愣地问了一句:“为什么?”
“我看到书上,有个拉二胡拉得很好的乞丐,拉二胡时前面就会放个碗……”
小男孩越说越兴奋,两根手指比成一对圆形的墨镜架在鼻梁上,身体左右晃。
看得出来,他很急着炫耀他的知识储备。
但还没有等他说完,他就被打断了。
苏确蘅从位置上倏得站起来,然后大跨步走到那个小男孩面前,严肃地说:“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尊重别人?”
她就这样盯着那个小男孩,小男孩的笑僵在脸上,:“我只是想开个玩笑。”
“不可以这样开玩笑。”
苏确蘅说。
对峙了几秒,小男孩突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畏畏缩缩地走到祝遇面前,捡起硬币,低下头:“对不起。”
祝遇说:“没关系。”
这才是祝遇的第一次谢幕。
幼儿的心智,大多都是一片混沌,没那么多坚实的恶意值得去长期置气,但有个问题始终让祝遇难以忽视,那就是,这人的表现欲这么强,为什么非得选择扔硬币呢?而且,为什么唯独朝着她扔,难道别的乐器的演奏家里没有乞丐?
后来祝遇发现:还真没有,至少在文化符号上没有。
只有她给旁人提供了被用这种方式捉弄的契机。
这引出了一个更可怕的结论,那就是,音乐,从不仅仅是音乐本身。
尽管严格意义上,每种乐器都只是个发声工具,你甚至可以拿教堂里的管风琴奏上一首土嗨短视频神曲。
但音乐从来都是感性的,每种乐器给予人的感受都各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有高低贵贱之分。
无数的影像、书籍、还有街头巷尾的故事,早已把听众的耳朵腌过一遍,同样的曲调,落在不同乐器上,就长出不同的脸。
西乐几乎都是高贵神圣且磅礴的,而民乐则各有千秋,笛子是小桥流水或者清风朗月,萧是孤寂和肃杀,琵琶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古筝和古琴是高山流水,唯独二胡,在大众集体潜意识里,是“残阳、天桥、墨镜、要饭碗”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