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西域的局面并不复杂,只是突厥的“朝代更迭”
罢了。
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还是前隋开皇年间的事情。
大业初,西突厥处罗可汗东奔投唐,射匮可汗继位。
大业末年,突厥王庭鼎盛,始毕可汗率军南征,两次都碰的头破血流,突厥王庭骤然衰弱。
西突厥射匮可汗见此,起兵东征,本想捡个便宜,不想一场惨败之下,回到西域后便病故了。
继位的是统叶护可汗。
大唐元贞七年,突厥王庭恢复元气,可汗阿史那杨环结好大唐,命西方汗阿史那求罗领兵西征。
到了元贞九年,失去中原帝国的支持的西突厥终于没顶住来自东方草原的寒风,统叶护可汗身死,西突厥灭国。
突厥的兴衰和中原帝国息息相关,当年前隋分裂突厥,之后执行的便是平衡之策。
大部分时间都是支持西突厥,制衡实力更强的突厥王庭,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屡屡插手西突厥可汗的继承。
到了大业末年这个政策依然在行使当中,只是大隋已然自顾不暇,所以处罗可汗默默无闻的死在了中原。
大唐的国策和前隋截然不同,李破在封德彝的建议之下,选择支持突厥王庭的“统一大业”
。
到了元贞九年,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终于达成,效果也显而易见。
突厥貌似更加强大了,实际上突厥的弱点却暴露无疑,疆域横跨东西,突厥王庭的统治明显有了无以为继的迹象。
西方汗阿史那求罗威望权力具都大增,东方汗则渐渐沦为了无足轻重的配角。
阿史那多闻的反叛只不过是这种迹象的一个注脚而已,那是东方汗汗帐不甘寂寞的一次垂死挣扎而已。
象征着突厥对东边的控制力已经薄弱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没有办法有效的进行平叛,只能借大唐之手行事。
阿史那多闻叛离的时间节点也很微妙,正是突厥王庭把目光投向西域,并为此积蓄力量,做出相应布置的时候。
那会大唐也正在对东海用兵,剑指高句丽。
阿史那多闻敏锐的抓住了机会,在没有征得突厥王庭同意之下,擅自起兵东进辽东,自立之心可谓昭然若揭。
大唐也正是趁着突厥无暇东顾之际,清理了东海小国,灭亡了高句丽这个大仇宿敌,顺便平定了辽东,在东北方向掌握了主动权。
…………天下风云激荡,如大浪淘沙。
几十年间,风起云涌,亚洲北部的变化让人目不暇给,如今剩下来的只有大唐和突厥两个庞然大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