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父亲沉默良久,说:“你妈当年要是有个医生常来看看,也不至于拖到咳血才进医院。”
母亲只是拉着她的手,一遍遍摩挲着那枚银戒指,没说话,眼角却湿了。
三天后,项目启动会在区卫生局召开。
林小满作为唯一一名基层护士代表发言。
她没有用稿子,只讲了一个故事:
“去年冬天,一位独居老人在家里摔倒三天没人发现,送到医院时已经败血症晚期。
他手里攥着一张写着‘别给我儿子添麻烦’的纸条。
那一刻我就在想,如果我们早点知道他一个人住、有高血压、行动不便,是不是就能避免这场悲剧?”
会场一片寂静。
局长最后站起来说:“这个项目,批了。
先在你们街道试点,经费和人员支持全部到位。”
从此,每周六上午,林小满不再休息,而是带着两名护士搭档走进社区,挨家挨户登记居民健康信息。
她们背着医药箱,穿行在老旧筒子楼之间,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教家属识别中风前兆,发放应急联络卡。
起初有人怀疑他们是骗子,关门拒访;后来见她们风雨无阻,还免费帮卧床病人换药导尿,渐渐打开了心门。
七月末的一个傍晚,她们来到一栋红砖楼五楼,探访一位瘫痪多年的赵老太太。
开门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说奶奶刚吐了一口血。
林小满立刻进门查看,发现老人呼吸急促,唇色发紫,床头放着半瓶止痛片。
她迅速检查生命体征,判断是消化道出血合并心功能不全,必须马上送医。
“可是……没钱……”
小女孩哽咽着说。
“先救人!”
她果断拨通120,又掏出自己的工作证递给居委会值班员:“请帮忙垫付一部分费用,后续我会补上。”
救护车来的时候,天已全黑。
她亲自陪护送诊,一路上不断安抚老人:“阿姨,您撑住,到了医院就有办法。”
这一幕被恰巧路过的《工人日报》记者拍了下来。
几天后,照片登在报纸第三版,标题是《她不是医生,却总在生死边缘奔跑》。
与此同时,市青年干部培训班开课通知也到了。
为期三个月,每周两个晚上集中授课,内容涵盖政策法规、公共决策、组织管理。
赵主任特批她弹性调班,保证学习时间。
开学第一堂课是“改革开放与基层治理”
。
主讲人是一位四十出头的女处长,名叫沈文娟,言辞犀利,逻辑严密。
课后自由提问环节,林小满举手问道:“当前很多普通家庭面临‘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政府有没有考虑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特别是针对低收入群体?”
全场安静。
沈文娟盯着她看了几秒,忽然笑了:“这个问题很好。
我可以告诉你,市里正在起草一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方案》,明年有望在部分区域推行。
而我们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既了解群众疾苦,又有专业背景的年轻人参与设计和落实。”
下课后,沈文娟特意留下她:“林同志,你的履历我很感兴趣。
如果你愿意,可以申请加入医保改革调研小组,参与实地走访和数据整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