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而守言者们只说一句:“因为有人替他们扛了一下。”
然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发生在孩子们身上。
近年来,各地心语树开始出现一种新现象:许多孩童并非为自己倾诉,而是替父母、替老师、甚至替陌生人说话。
有个小女孩对着陶罐说:“爸爸每天假装开心,可我知道他失业了。
我不敢问,但我希望有人能帮他。”
一个少年写道:“我妈总说‘我不累’,可她半夜偷偷哭。
我想让她知道,我也在心疼她。”
还有个自闭症儿童,第一次开口说话,是对着树干说:“姐姐,你考研失败没关系,我还是最喜欢你。”
这些话语通过心语之河汇聚,最终形成一股温和却坚定的力量,悄然改变着家庭关系、社会氛围,乃至政策制定。
一些国家开始设立“心理安全假期”
,允许公民申请匿名倾诉而不受追责;学校开设“沉默课”
,教学生识别他人未说出口的情绪;医院则在病房外放置微型陶罐,供家属释放压力。
沈知微看着这一切,心中既欣慰又警惕。
“力量越大,越要小心。”
她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警告,“我们不是救世主,也不是审判官。
我们的职责,是做一个容器,而不是引导者。”
可就在这时,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发生了。
全球所有心语陶罐在同一夜集体震动,无论是否有人倾诉,罐身皆浮现出同一句话:
>“他说他不恨,可他的梦里,每夜都在哭。”
正是《沉默史?补遗》开篇那滴泪所凝成的文字。
守言者们大惊,立即排查源头。
结果发现,这句话并非人为录入,而是由心语之河自发生成,并逆流灌注至每一个终端。
更诡异的是,凡是曾听过这句话的人??无论是当年的老尼姑故事,还是如今的入门弟子??那一晚全都做了相同的梦:
他们站在一片无边雪原中,远处矗立着一座透明的塔,塔内悬浮着无数人脸,每一张都在无声呐喊。
而在塔底,坐着一个穿白衣的小男孩,怀里抱着妹妹,额头画着血色笑脸。
他抬头看向梦境来者,嘴唇微动,吐出三个字:
“救救我。”
沈知微醒来时,冷汗浸透衣衫。
她立刻召集所有高层,启动“终章预案”
??那是张云临终前留下的一道禁令,唯有当“守言之力反噬人性”
时方可开启。
档案开启那夜,月圆如镜。
九百页泛黄纸张徐徐展开,上面全是张云亲笔所书,内容却令人窒息:
原来,最初的语言森林,并非为守护沉默而建,而是为了**封印人类过度表达带来的灾厄**。
远古时代,人类情感浓烈,言语如刀。
一句嫉妒可引发地震,一声怨恨能焚毁城池,一段背叛足以令江河倒流。
于是初代守言者以自身为祭,斩断“言语之力”
与“现实之链”
的连接,将所有激烈情绪导入地下河流,孕育出心语树体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