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梅花开两次?”
大宝不解。
“就是春天和秋天都开花。”
老人低声道,“那年暖冬,山上的梅反常地开了两季。”
当天下午,在周德海带领下,一行人进入阴冷潮湿的地下粮仓。
07号仓位于最深处,墙体由青砖砌成,表面覆满霉斑。
按照图纸测量,他们在东墙第三十六块砖处停下。
敲击之下,发出空响。
拆砖时,陈岩的手突然僵住??墙内赫然嵌着一只玻璃瓶,瓶身缠绕铁丝,贴着标签:“SWQ-1959.12.24”
。
打开瓶塞,倒出一卷微型胶卷与一张纸条:
>“这是我最后一批影像。
>我知道他们要来了。
>如果你看到这段话,请告诉父亲,我没有背叛理想。
>告诉哥哥,妹妹一直记得他教我的歌。
>而你,无论你是谁,请替我说一句话:
>‘那时候,我们不是不想活,而是被人夺走了活下去的权利。
’”
>??婉清绝笔
胶卷送回北京后,经专业修复,提取出长达四十余分钟的16毫米影片。
画面中,苏婉清身穿粗布衣裳,背着相机穿梭于村落之间。
她采访饿昏在路边的孩子,记录母亲抱着死去婴儿哭泣的瞬间,拍摄干部开会宣布“亩产万斤”
的荒诞场景。
最震撼的一段发生在深夜:她潜入县委食堂,拍下领导们围坐吃肉喝酒的画面,而窗外排队领救济粥的百姓正冻毙于雪地。
更令人震惊的是,影片末尾,她面对镜头平静地说:
>“我知道这tape可能永远无法面世。
但我必须留下它。
>不是为了控诉谁,而是为了让未来的孩子明白:
>当所有人都沉默时,一个人的声音,也可以照亮黑暗。
>我的名字叫苏婉清。
>我不是英雄。
>我只是一个不愿忘记的人。”
纪录片《她看见的光》增补这一章节后,在全国百城同步加映。
放映现场,许多观众席地而坐,有人捧着亲人遗照,有人带着笔记本抄录台词。
一位河南老人看完后当场昏厥,醒来只说一句:“那是我娘……她在片子里走过。”
舆论风暴再度席卷而来。
《南方周末》头版刊发长篇报道《被遮蔽的十七年》,引用多位学者观点指出:“集体失忆比灾难本身更可怕。”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联名呼吁成立“民间记忆保护委员会”
,建议将“记忆之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