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管理体系,要求统一展陈大纲和讲解词。
“我们可以配合宣传,但不能接受审查。”
大宝在回复函中写道,“真正的爱国,是敢于直面自己的疤痕,而不是只展示勋章。”
最终双方达成妥协:项目可使用公共资源,但保留独立运营权。
更重要的是,文化部同意推动立法调研,探讨建立“民间记忆豁免保护制度”
??即对非虚构性历史采集活动给予法律特殊保障。
元宵节那天,南锣鼓巷挂起了灯笼。
孩子们提着自制的纸灯游街,上面写着祖辈的名字和一句话人生箴言。
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我娘说,活着就要敢说话,哪怕声音小。”
大宝站在门口,看着灯火流淌如河。
林小满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SWQ-1958又有新上传了。”
回到屋里,音频播放出来??仍是那个温柔女声,这次唱的是另一首童谣:
>“小蚂蚁,搬米颗,
>一搬搬到外婆锅。
>外婆问我累不累,
>我说米少不怕多……”
歌声结束,女人轻声道:“这是我女儿最后学会的一首歌。
她走那天,嘴里还哼着这个调子。
现在,我把她还给你们。
请记住她叫苏晓芸,生于1953年冬,卒于1959年春,享年五岁零八个月。”
大宝闭上眼,泪水滑落。
第二天,他亲自前往民政局,提交了一份名为《中国平民记忆名录》的倡议书,建议为每一位有据可查的普通逝者建立数字纪念档案,无论其生前是否拥有社会地位。
“我们纪念的不只是死亡,”
他在附信中写道,“更是他们曾经努力活过的证明。”
春天再度来临之时,云南小学传来喜讯:孩子们在劳动课上种出第一季水稻,丰收后特意留下一捆稻穗,绑上红绳,挂在那块伪装成黑板的档案柜前。
校长写道:“学生们说,这是献给‘看不见的老师’的礼物。”
大宝回信附去一张新照片??展柜中,苏婉清背影的照片旁,新增了一个相框:里面是无数网友自发绘制的“苏晓芸”
画像,有的稚嫩,有的精细,但每一幅都画着同一个场景:一个小女孩坐在妈妈怀里,听她唱童谣。
他写下展览说明:
>“她没能长大,但她的声音长大了。
>当千万人愿意倾听一个孩子的歌,
>这个世界就还没有彻底失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