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天启十五年,二月二十,乾清宫西暖阁。
初春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殿内西个角落的金丝炭盆却己烧得通红,驱散了最后一缕冷意,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
这是一场决定帝国新拓疆域命运的小范围御前会议,与座者不过六七人,却掌握着大明帝国的核心权柄。
天启皇帝朱啸端坐于暖炕之上,身着一袭玄色常服,唯有领口袖缘的金龙暗纹在烛光下偶尔流转,映衬着他年轻却己显威仪的面容。
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过眼前的几位核心重臣:首辅袁可立沉稳如山,次辅李邦华精干练达,帝师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目光深邃,皇家商会会长卫国公张国纪富态的脸上带着商人特有的敏锐。
此外,还有两位风尘仆仆的将领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刚刚镇守辽东被六百里加急召回,眉宇间带着军人都有征尘与煞气的兵部侍郎孙传庭;另一位则是从乐浪兼程赶回,面容略显疲惫却目光沉静的乐浪总督洪承畴。
暖阁内静得能听到炭火偶尔爆裂的噼啪声。
皇帝修长的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炕几上摊开的东瀛五省舆图,那图上山川纵横,港口星罗,新标注的省府名称墨迹犹新。
他终于打破了沉寂,声音清越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
“东瀛五省之策己定,卢象升、俞咨皋在前线浴血,武功将毕。
然,打天下易,治天下难。”
他的手指重点敲了敲图上本州、九州等几个核心区域,“百废待兴,夷汉杂处,民心浮动,非有威望与能力并重的重臣坐镇总督其间,难以统筹全局,将这片新土真正化为我大明之血肉。
今日召诸卿前来,首要便是议定这首任东瀛总督的人选。”
他的目光刻意在孙传庭与洪承畴之间流转了一下,带着审视与考量。
“二位爱卿,皆是朕之股肱,于军政两途,各有建树。
朕想先听听诸卿之意,畅所欲言,不必拘束。”
殿内一时落针可闻。
东瀛总督,位同封疆,权柄极重,掌控未来对日贸易、移民实边乃至整个西太平洋的战略布局,无疑是巨大的机遇和无比的信任。
然而,在场众人都心知肚明,这也是一块不折不扣的烫手山芋。
东瀛新附,反抗势力潜藏,文化隔阂深重,治理难度远超内地。
功成,或可名垂青史;败,则可能身败名裂,甚至动摇国本。
在一片肃穆中,帝师孙承宗轻抚长须,率先打破了沉默。
“陛下,老臣以为,治国如同医病,需对症下药,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东瀛新附,局势未稳,犹如大病初愈之人,元气未复,若此时便用虎狼之药,急于求成,恐非但不能治愈,反而会伤其根本,甚至一蹶不振。”
他先是定下基调,然后转向洪承畴,目光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反观承畴,在乐浪数年,便善用温补之方,调理得当。
诸位都知,当初乐浪初定之时,是何等景象?建虏肆虐之后,匪患丛生,民生凋敝,百业荒废,汉民与朝鲜遗民之间隔阂深重。
承畴到任后,不急不躁,步步为营。
先以精兵清剿顽匪,打击豪强,立威于外;随即推行善政,轻徭薄赋,招抚流亡,鼓励垦殖,施恩于内。
更难得者,他尊重当地习俗,选用贤能士人,不搞区别对待。
不过数年光景,乐浪便从一片残破焦土,变成今日塞上江南般的安稳富庶之地,汉夷渐融,商路畅通。
此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老臣在辽东亦有所闻,亲眼所见后,更是深感佩服。
东瀛情形,与当初乐浪颇有相似之处,甚至更为复杂。
故老臣以为,洪承畴经验丰富,手腕老到,实为东瀛总督之不二人选。”
他又看向一旁肃立的孙传庭,语气转为慎重,带着长者的关切:“传庭之才,老臣亦深知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