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没有。”
赵麦冬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睛说道:“爹,如果我说,昨天上船以后,韩千总就把我绑了起来,然后就自己躺在另外一个铺子上睡觉,一直到天亮,爹你信么?”
“嗯?”
赵老汉握着烟袋,陷入了沉思。
……
“阿嚏!”
靠,谁在骂我……韩复揉了揉鼻子,心满意足的将写满了资料的白纸卷起来。
他运气还不坏,这帮人里面,有三个是匠户出身。
一个叫做戴家昌,三十来岁,之前在村里面打铁为生,虽然没打过违禁管制用品,但会打农具,韩复感觉,打铁锅也是打,打刀剑也是打,手法应该差不了多少,后期可以慢慢培训。
另外一个叫魏大生,看着有四十了,之前是泥瓦匠,也在窑厂里面干过。
最后一个叫刘有弟,是个经验丰富的木匠,据他自己说,以前他们刘家堡人家里的一切木头做的东西,他都能弄。
除此之外,剩下这一批兵源的质量,明显不如昨天晚上那一批。
韩复按照戚少保的法子,勉强挑了八个人出来,没有单独成队,也没有编入三个小队当中的任意一个,而是当成预备队,视训练情况,再给三个小队补充。
选完了人已经到了中午,此时值守下半夜的人也都醒了过来,简单吃过午饭之后,便开始渡河。
由于只有赵老汉这一条船,加上几个小队长组织能力有限,摆渡的效率相当低。
直到天色擦黑,才完全渡河完毕。
让韩复不得不感慨,为什么古代那么多以少胜多,极限翻盘的战役,都发生在大河边了,古代大军渡河时候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实在是很容易翻车。
一番折腾之后,韩复看了眼天色,心说,得,啥也别干了,埋锅造饭,吃完睡觉吧!
汉水北岸地势要比南岸开阔的多,韩复要求全军都去拾捡树枝,一部分充当燃料,一部分则插在地上,形成了一个简单的营盘。
有了昨天晚上的经验,韩复今天在布置值夜任务的时候,明显发现,队员们不论是服从性还是执行力,都要高了不少。
也没有再出现小队员不认识小队长,小队长不认识小队员的情况。
到了晚上。
韩复照旧带着西贝货到渡船上。
只不过。
“咦……”
韩复摸了摸鼻子,低声问道:“赵公子,你爹看我的眼神,为什么那么奇怪?”
……
……
汉水北岸便是襄阳府光化县的地界。
因为地势开阔,虽然多次遭遇兵灾,但人烟还是要比南岸稠密不少。
韩复领着叫花子军,故技重施,照旧搞起了爱国助饷运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