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看着大清早被批评后耷拉着脑袋已是死人微活状态的苏缜,苏宜主动起身承担这个任务:“我去把阿婆叫来。”
这年头的人结婚生子都早,窦氏虽说已当了祖母,但只有四十几岁的年纪。
窦氏虽然为人固执嘴上不饶人但手脚麻利,尤其是在林茵这一年来所做绣品卖上价格后,更是帮着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和活计,也算是充分整合家中人力资源,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让一家五口过上好日子。
只是今日的祖母实在有些反常,辰时过半依然没有起身出门,苏宜推门进去时,见她正倚在床头一脸不忿,就知道苏隅夫妻两个大概一早把决定告诉了她。
跟这乡里其他做了婆母的妇人相比,窦氏还算做得不错,不会在多年媳妇熬成婆后,就把支使儿媳干活当成理所应当。
但作为一个在封建时代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乡间妇女,她的思维仍有一定局限,连带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作祟,认为孙子有出息苏家才有未来,进而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苏缜身上,对苏宜这个孙女总是差着几分。
苏宜倒也不恼。
毕竟窦氏虽然在吃饭穿衣这些小事上大都时候向着孙子,但在关键时候却没掉过链子。
一次是原主五岁时和松乡地震,窦氏睡得轻,第一个醒来,想都不想就将睡在门边的苏宜带了出去,才抽身回来抱苏缜出门;还有后来一家人赶路进京遇到匪徒之时,窦氏也是先拉着身体不好的原主逃难,连苏缜都没来得及管。
后来苏缜在朝中站队错误,被宁王牵连抄家后,窦氏将仅剩的一点银子都拿来给原身做了嫁妆,并没有给孙儿苏缜添补。
综上所述,窦氏大事上还知道一碗水端平,甚至会更向着弱者,并不糊涂,所以这些无伤大雅的小事,苏宜都一直睁只眼闭只眼,只要生活还能过得去,并不同她较真。
窦氏抬眼打量着这个刚过十岁的孙女。
自打去年落水被救回之后,大姐儿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伶俐得不像话。
先是提出爹爹木匠手艺做得好,只是大半时间要用于种地没时间出去帮工,便建议他去城里接活的同时,将家里田地低价租给村里最缺粮的大有家来种,不光让家里的进项翻了一番,还收获了乡亲们一致好评,都说苏家人厚道,见不得大有家三个小子没有粮吃,才愿意施此援手。
省了一半租金的林家人更是时不时的帮衬苏家耕种,出门逢人见客都道苏家人好。
后来苏宜看母亲林茵针线功夫好,绣活做得精细,叮嘱苏缜跟着先生前往金陵城游学之时,去书肆买了时新绣册带了回来,又在隔壁大有出门时,托他将新做的绣品带去各地成衣铺子比价售卖,足足翻了两倍的价钱。
窦氏也不得不承认,苏宜的主意确给家里带来了一定财运,如果真像之前夫妻二人规划的那样,送她去私塾念书,多认识几个字,日后找个好人家,凭着她这头脑日子准过不差,但要去城里学堂念书这事……那就出格了。
毕竟这十里八乡可从来没有女娃去学堂念书的先例。
苏宜看窦氏神情便知她如今心中思绪也是千回百转,好在这一年来已经深知对方脾性,想要拿捏这个祖母并不是难事。
苏宜刚要开口叫人之时,就听得母亲和外头客人说话声音传来,窦氏更是在听清之后脸色一沉:“她又来做什么?”
“奚家阿婆来了。”
苏宜探头看了一眼,缓声道,“阿婆前儿过来说是纳鞋底没线了,跟借了阿娘两股麻线,今儿大概是过来还的。”
窦氏冷哼一声,不情不愿起身迎客。
苏家母子大概是十五年前搬来和松乡的,窦氏在这其中大概有十四年都跟奚家阿婆不对盘。
窦家祖籍直隶,祖辈往上数三代颇有家资,窦老太太也总觉得到底是皇城根下长大的,高人一等,说话做事不免总带出来。
偏偏这奚家虽然这些年没落了,祖上却也是阔过的,从前光在这和松乡就有一百亩水田,也自诩大户人家,看不惯窦氏这般做作显摆的做派。
即便两人如今都是“落地的凤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