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郑佑下意识地答,毕竟这是所有读书人普遍的共识。
“在书中,更在书外。”
林向安不紧不慢地接口,引着郑佑看向那架水车。
“你看这水车,若无《考工记》之理,便造不出这般巧物;但若只死读《考工记》,不观水之势,不试木之性,终究也只是纸上谈兵,造不出能真正引水灌田的实物。”
他顿了顿,语气沉静而有力:“闭门诵书,可得其形骸,却难得其神魂。
春闱策问,问的是经世济民之策,若我不解漕运之法、不知粮价起落、不懂百工营生与人心驱动,纵使将朱子注疏背得滚瓜烂熟,写出的策论也不过是隔靴搔痒,空洞无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说罢,林向安随手拿起案上的鲁班锁,指尖轻拨几下,那复杂的结构便被拆散,又被重新扣合。
林向安随手拿起一个复杂的鲁班锁,手指灵巧地拨动几下,将其拆解又重组。
“在这里,每一件器物,都在向我讲述格物致知的真意。
与匠人交谈,我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务实。
与往来的人打交道,我体悟‘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通透。
带着弟妹探究,我在重新梳理自己的学问框架,教学相长。
教亦是学,学亦是修。”
他抬眼环顾四周,目光温和而笃定。
“这坊间万物,皆是我的活书卷;这市井百态,便是我的大文章。”
门门有道,道道有门。
融入生活,便可发现处处皆学问。
正如人类向大自然学习,创造了未来的科技。
说到这里,林向安的目光最终回到郑佑身上,自信而坦然:“郑佑,应试之道,不止在于背书作答,更在于能将书中之理,与眼前世界相互印证,从而生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见解。
我在此地,并非懈怠,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读一部更厚、更真、也更难的书。
待到我落笔之时,流注于笔端的,将不是死板的章句,而是这鲜活世界的回响与我对它的思考。”
他微微一笑,声音低却清晰:“如此,方能言之有物,行之有方。”
郑佑怔怔望着他。
若换作别人这般说,定会被讥为不务正业。
可从林向安口中说出,却让人无从反驳。
甚至,只觉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