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幼学琼林》则帮助学生积累典故,了解自然与社会常识,打好谈吐与写作的根基。
然而与别处不同,林向安特意增加了实用内容:简单算术、乡土地理。
等到十二岁后,学生要通过考核,开始分流。
一部分走科举之路,继续攻读经史子集;一部分转向经商所需的实用学问,如算账等。
至于女学生,除蒙学课程外,还会额外学习记账、管家之道与女红。
十日一休,课程安排参照了现代学校的课表。
林向安直接从薛掌柜的文澜书铺,进了大批启蒙书籍。
新私塾尚未建好,男女生暂时同堂,但以竹帘隔开。
二十四个孩子一个人难以兼顾,他便让冯辰暂任助教。
几日下来,冯辰发现林向安的授课,与寻常夫子大不相同。
他不像一般夫子那般板着面孔,非常严肃,反而很亲和。
教认字时,不只是逐字讲解,还会穿插历史故事与自然常识;讲到一些行为规范时,会用故事场景演绎。
学生们,常常在笑声和游戏里学会知识。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还设立了“印章奖励”
。
每日表现最好,获得奖章最多的,可或得小零食。
而积累的印章达到一定数目,在半年内还能兑换文房四宝、书籍等物品。
一年下来,若印章最多、考试优异,学生还能获得喜报和特别奖赏。
冯辰看在眼里,心里暗暗羡慕:原来上学竟可以这么有意思。
更让他意外的是,课堂并不限于书房。
林向安常带着孩子们走出屋子,去田间观察庄稼生长,或去水车边研究其运作。
鼓励他们大胆提问、自由讨论。
既培养了学习兴趣,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看着这一幕幕,冯辰忍不住想:若当年自己也遇到这样一位先生,定然会天天乐意去私塾,再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林向安用了半个月时间,一边教学,一边总结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式。
这时候的私塾教学,常常带来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
但林向安不希望这样。
于是,这半个月他刻意去摸索、沉淀,力求建立一套可复制、可延续的规范流程。
在他看来,启蒙绝不仅是识字和背诵道理那么简单。
这个阶段,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与良好习惯。
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去观察、敢于提问、懂得思考,而不是死读圣贤书、完全不接触现实。
人的天赋终究有限,但方法和技巧却能弥补不足。
大多数孩子甚至还没到拼资质的地步,若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未来的路就会宽得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