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俺卖红薯,他修自行车,都是挣干净钱!
肉摊前的屠户用油腻的手抢过报纸,挂肉的铁钩还晃悠着:“‘怕人戳脊梁,就别挑大梁’——这话够劲!”
他往案板上剁了刀,肥肉溅到报纸上:“俺弟在上海倒腾的确良,总怕被说成‘投机倒把’,这报得给他寄去!”
穿蓝布衫的主妇们围着菜摊传阅报纸,竹篮里的鸡蛋磕出轻响。
“你看这老周,被撕了三次招牌还敢干,”
,“俺也想缝布鞋去集市卖,以前总怕街坊笑……”
旁边的大妈抢过话:“笑啥?许知青都说了,凭手艺吃饭,腰杆挺得直!”
拐角的豆腐摊,掌柜的把报纸贴在木板上,用糨糊刷得平平整整。
“给大伙念念!”
他舀豆腐的铜勺往缸沿一磕,“‘个体是小溪,集体是大河’咱卖豆腐的,不也是给大河添水?”
排队的人都凑过来,有人掏出笔在烟盒上抄句子,说要带给公社的知青看。
日头升高时,报纸已经传到了挑粪工手里。
他把扁担靠在墙上,用脏乎乎的手指点着“青年要野”
那行,咧开嘴笑:“俺娃想读书考大学,总怕人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报得让他瞧瞧,‘别信那些捆人的套话’,敢想才算本事!”
...
文联办公室。
一份《安徽青年报》躺在苏中办公桌上,报纸上有几段被标了红,在太阳底下依旧扎眼。
红笔画着:
“马胜利:青年想摆摊、想闯路子,总被说‘不安分’。
这‘安分’到底是啥?
许成军:安分不是蹲在原地等死。
我见过知青点的伙伴,明明会修收音机,却怕人说不务正业,最后活活憋成闷葫芦。
政策松了道缝,就该顺着光往外钻。
总等着别人把路铺到脚边,那是懒,不是安分。
马胜利:您觉得写东西的人,该站在哪边?
许成军:站在麦子这边,站在修鞋摊、瓜子摊这边。
别总写些云里雾里的“大道理”
,多看看墙角的野草。
它们没人浇水,照样往上长。
笔杆子不是用来粉饰太平的,是用来挑破那些假正经的。
马胜利:集体和个体,就非得是对头?
许成军:哪来那么多对头?集体是大河,个体是小溪,溪水断了,河也得干。
去年县里国营厂缺零件,是个体户连夜赶出来的;公社的粮仓漏了,是老乡带着梯子去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