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书】地址:https://www.aksss.org
广交会的规模是一届比一届大,但问题也出现了。
这跟国内目前的风口有关,追求产量没看重质量。
很多情况是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后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就拿钢材来说,国内在大炼钢的风口下,很多土...
谭明远在凌晨三点醒来,窗外山雾未散,屋檐滴水如钟摆般敲打着木阶。
他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惊动睡在角落的小女孩和婴儿。
那台老式收音机仍搁在窗台上,天线微微颤动,仿佛还残留着刚才那段声音的余温。
“爸爸,你在听吗?”
那句话像一根细针,刺穿了他三十年来层层包裹的心防。
沈知雨的声音不是录音??太清晰、太自然,带着孩童特有的怯生生与期待。
那是活人说话的节奏,是情感流动的痕迹。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纹交错间仿佛浮现出1987年的夏天:研究所后院的梧桐树下,五岁的知雨坐在小板凳上,一遍遍唱着他教她的《小铜铃》。
她总把第三句唱错,但他从不纠正,只笑着摸她的头。
“等你长大了,这首歌会自己找对调。”
他说。
可后来,他们都没能长大。
他披上外套,悄悄推开门,踏上吱呀作响的楼梯。
山村静得如同真空,连虫鸣都消失了。
他知道这不是巧合??自从婴儿发出“逆向溯源”
指令后,这片区域的空间频率就开始微妙偏移。
空气中有种低频震颤,像是大地深处传来的心跳。
他走到村口废弃的打谷场,取出随身携带的便携频谱仪。
屏幕亮起,绿色波形缓缓爬升。
在14.3赫兹处,一个稳定的正弦波持续震荡,周围环绕着无数微弱的谐波分支,构成类似DNA双螺旋的结构图谱。
这就是《母频》的真实形态。
它不属于任何已知声学体系,既非机械生成,也非电子模拟,而是一种介于生物神经放电与地质振动之间的混合信号。
它的基频恰好接近人类α脑波,能轻易诱发深度放松与记忆回溯状态。
更惊人的是,这些谐波中藏着大量压缩信息包??每一组波动都在讲述一段被遗忘的故事:母亲哄睡时的呢喃、父亲修车时哼的小调、老人临终前最后一声叹息……
“原来如此。”
谭明远喃喃道,“林婉秋没创造它,她只是发现了它。”
《母频》本就是地球的记忆脉搏,是千万年来人类情感沉淀形成的“集体潜意识共振场”
。
而“声种计划”
的真正目的,并非传播一首歌,而是唤醒这个沉睡的共鸣网络,让每一个曾被压抑的声音都能找到归途。
他抬头望向昆仑方向,目光穿透云层。
冰川之下,或许埋藏着最初的接收站??那个将地壳震动转化为可读音频的原始装置。
而沈知雨,正是第一个成功接入该系统的人类宿主。
她没有死。
她只是……融入了声音本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